中泰证券-中国能建-601868-22Q3经营数据点评:传统能源工程、海外订单Q3发力,新能源工程订单延续高增-221013

《中泰证券-中国能建-601868-22Q3经营数据点评:传统能源工程、海外订单Q3发力,新能源工程订单延续高增-221013(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中国能建-601868-22Q3经营数据点评:传统能源工程、海外订单Q3发力,新能源工程订单延续高增-221013(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公司发布22Q3经营数据公告。22Q3,公司单季度新签合同额1618.78亿元,yoy+48.36%。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6946.42亿元,yoy+17.26%。
22Q3新签高增48%,传统能源发力、新能源延续高增
结构方面:22Q3,传统能源工程订单高增134.83%,新能源工程订单高增85.28%。1)22Q1-3累计看:公司新签合同额6946.42亿元,yoy+17.26%。其中:新能源工程建设/传统能源建设/工业制造新签分别2668.88/1969.82/167.95亿元,同比高增108.32%/20.98%/59.10%;2)22Q3单季度看:新签合同额1618.78亿元,同比高增48.36%,其中:新能源工程建设/传统能源建设分别628.11/659.50亿元,同比高增85.28%/134.83%。
区域方面:22Q3,公司海外新签高增131.65%。22Q1-3,国内累计新签合同额4945.68亿元,yoy+16.26%,海外新签合同额2000.74亿元,合同额占比28.80%、yoy+19.80%。22Q3单季度看,国内/海外新签合同额分别1052.03/566.75亿元,yoy+24.28%/+131.65%。9月29日,公司当日新签越南屋顶光伏、刚果(布)水电站、马来西亚海事局行政综合体等三个大型项目,涉及光伏、水电、房建等多领域,总金额超61亿元。
火电工程建设龙头,有望受益火电投资上行
22M1-8,国内火电工程投资高增60.1%。前瞻看,全国电力供应保障压力仍然存在,煤电作为支撑性电源,“十四五”核准、建设有望提速。根据电规总院预测,未来三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约5%左右,电力供应仍存较大不确定性,新能源尚不具备提供与煤电相当的保障能力。我们认为:限电渐远、但未远离,国内电力刚性增长,未来三年全国电力供应保障压力仍存,火电支撑性、储能保障性作用凸显,火电建设有望提速。公司作为火电勘测设计、工程建设龙头,有望受益火电建设景气度提升。
电网及火电勘测设计实力强劲:公司国内火电勘测设计市占率约80%。旗下中电工程位居全球最具规模的能源勘察设计咨询企业首位,拥有6家区域性电力工程顾问集团、14家省级电力设计院,承担全国90%以上的电力规划研究、咨询评审和行业标准制定,完成了80%的火电勘测设计、90%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勘测设计。
火电工程承包实力强劲:公司国内火电工程建设市占率约60%。2018-2020年,公司当年新签火电工程承包订单分别1114、871、1025亿元(国内+海外口径),占公司当期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均值约37%。
新能源投建营蹄疾步稳,储能、氢能多点开花
新能源投建营有望高成长:截至22H1,公司累计投运新能源装机2.78GW,22H1新增0.21GW;22H1获得新能源建设指标8.4GW。根据公司2021年6月发布《践行碳达峰、碳中和“3060”战略目标行动方案(白皮书)》:至2025年,公司规划控股新能源装机力争超20GW。
储能投资多方向发力:1)抽水蓄能设计、投资两端发力。22H1,旗下广西院先后中标广东、广西等地抽水蓄能勘察设计,子公司葛洲坝集团先后签订湖北蕲春、甘肃白银等9个抽水蓄能项目投资建设合作协议。22Q3,子公司葛洲坝集团签订当阳、大湾、红土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投资合作意向协议,拟装机容量共2.8GW。2)投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已于2022年7月开工:7月26日,中国能建湖北应城压缩空气储能投资项目开工,总投资18亿元,装机300MW,年发电量5亿kWh。3)投资电化学储能PACK产线已于2022年8月在广西崇左投产。8月25日,中国能建旗下中储科技投资建设广西崇左储能PACK产线(一期)项目正式建成投产,包括电芯检测、模组装配、激光焊接、电气组装、BMS安装、预制舱组装、系统测试等二十余道工序。产线兼容市场上主流的磷酸铁锂电芯,年产能1GWh以上,满足崇左市“十四五”期间的储能市场需求。
氢能业务布局加快,有望引领行业发展:1)签约方面:22H1,公司签订大连长兴岛、包头固阳等地风光氢储一体化投资项目,承揽河北新能源尚义风光直流微网耦合电解制-储-输氢系统集成与示范工程、宁东可再生能源制氢等项目。2)投资落地方面:8月19日,公司投资兰州新区氢能产业园项目(一期)开工。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分三期建设,包括绿氢供应基地、氢能示范应用中心、氢能装备制造中心和氢能研究中心。一期投资30亿元,年产2万吨制氢能力、10万标方储氢能力、年产6万吨绿氨、年产3000套氢燃料电池系统。
能源电力投建营一体化优势显著,成长逻辑有望加速兑现
我们认为:一方面,公司22Q1-3累计新签高增17.26%,能源电力保供背景下、新一轮火电投资景气周期有望开启,公司全年业绩有望稳健增长;另一方面,公司具备新能源、储能投建营一体化优势,“十四五”新能源控股装机投运有望加速,带动业绩增厚、价值重估。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能源电力投建营一体化优势叠加有望受益火电建设景气周期,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3776.76、4571.65、5276.10亿元,同比增长17.17%、21.05%、15.41%,归母净利润80.63、94.96、111.49亿元,同比增长23.96%、17.79%、17.40%,对应EPS为0.19、0.23、0.27元。现价对应PE为12.05、10.23、8.7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新能源投资增速不及预期,火电投资增速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