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房地产和物业服务行业专题报告:开竣工调整的结构和路径-220930

《中信证券-房地产和物业服务行业专题报告:开竣工调整的结构和路径-220930(2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房地产和物业服务行业专题报告:开竣工调整的结构和路径-220930(27页).pdf(2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我们认为,在信用未明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采取缩表策略是明智的,却也是有代价的。预计缩表企业的货值在2023年之后会显著下降,盈利能力也可能进一步下降。企业压缩新开工的重点是非住宅、三四线和大盘,合作项目的工程进度可调节性更低。
▍企业收缩投资的三种表现:减少拿地,降低开工,放慢建设。我们注意到,大多数债券收益率走高,借新还旧困难的公司,不得不缩减投资,从而保证有更多的经营性现金流入偿还债务。企业的选择包括减少拿地,降低开工和放缓在建项目的开发进度。
▍企业压缩新开工的重点,是非住宅、三四线和大盘。我们根据新城控股和金地集团(仅有的披露详表的公司)的开竣工计划详表,自下而上详细分析开竣工项目计划结构变化。我们注意到,由于非住宅回款更慢,其新开工的计划下调往往大于住宅。三四线城市的销售去化普遍不佳,新开工计划下调更多。大盘项目的去化相对来说可能更加困难,新开工下调可能更多。此外,企业对于多方合作项目的开竣工计划调整难度,会高于绝对控股或独资项目。
▍竣工面积调整自由度小,但除区域特征外,结构特征类似新开工。新开工主动调减的余地大,在建项目交付则受到合同刚性约束,竣工面积下调空间小。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以来三四线城市竣工计划的下调,幅度和一二线城市没有什么分别。这也客观说明了保交付政策的实效,和企业讲社会责任和契约精神。企业即便销售不佳,也履行合同妥善交付前期项目,或是竣工面积得以反弹的重要原因。非住宅项目的竣工下调相对快于住宅,高权益比项目的竣工调整快于低权益比项目。
▍投资收缩有望带来信用逐渐澄清,却也会带来货值收缩和盈利能力下降。我们认为,在企业本身经营有序的情况下,缩表有望迎来资产负债表更加清晰,从而推动融资能力缓慢恢复。但是,收缩投资影响未来的货值。我们测算样本企业中缩表公司2022年预计新开工对应的货值,相对于2021年新开工对应货值下降66%。2022年预计拿地所对应的货值,则对应2021年下降93%。相比之下,融资较为通畅的企业2022年预计新开工和拿地对应的货值分别比2021年下降6%和30%。由于市场竞争的减弱,无论哪类企业,其新增拿地的潜在盈利能力都会高于2021年。当然,企业会通过加快存量项目的开发,平滑货值下降的影响。
▍风险因素:房屋销售去化无法复苏的风险。部分开发企业的信用风险。
▍投资策略。主动缩表是明智之选,但也有明显的代价。大量企业的缩表,也意味着行业供给侧改革,剩下的公司盈利能力较高,市场份额提升较快。我们认为,部分蓝筹地产企业可能迎来持续的成长。我们看好行业供给侧改革,推荐保利发展、万科A、绿城中国、华润置地、滨江集团和招商蛇口。在房地产服务领域,我们看好业务直接和销售相关,且更重视盈利能力的贝壳,也看好关联方运营稳健,市占率提升空间很大的国资物管公司,包括保利物业、华润万象生活、招商积余和中海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