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国际-创新型生物医药行业企业深度报告:“独角兽”强势崛起,引领生物医药技术革新-180716

《安信国际-创新型生物医药行业企业深度报告:“独角兽”强势崛起,引领生物医药技术革新-180716(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信国际-创新型生物医药行业企业深度报告:“独角兽”强势崛起,引领生物医药技术革新-180716(25页).pdf(2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报告摘要
国内创新药进入快速发展期,独角兽公司逐个涌现 近年来,受益于技术发展、海外人才回流、资本支持,以及支持药品研发和使用的政策的落实,国内生物医药领域涌现大批创新研发型企业。部分企业实现产品海外授权,显示其研发能力已达到全球标准。我们梳理了国内部分优质研发型生物医药公司的发展历程、创始人情况及研发管线。包括已提交上市申请的:
. 歌礼生物:深耕抗病毒领域,拥有丙肝+艾滋病毒综合管线
. 华领医药:VIC 模式代表企业,新机制GKA 抗糖药物全球领先
. 盟科医药:中美同步研发多重耐药菌抗生素突破性产品
. 信达生物:单抗研发黑马型企业,综合布局肿瘤治疗多种靶点
以及可能赴港上市的:
. 复宏汉霖:广泛布局,迎接生物类似药市场爆发期
. 基石药业:PD-L1/PD-1/CTLA-4 全面覆盖,大小分子综合布局肿瘤免疫治疗
. 前沿生物:历时16 年研发首个长效抗艾产品
. 亚盛医药: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研发处领先地位,覆盖多种靶点其中歌礼生物作为首家递交IPO 申请且通过聆讯的企业,预计在8 月初上市。我们看到各公司的管理层具有国际视野和丰富的行业经验,研发实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产品布局肿瘤、丙肝、艾滋病、糖尿病、耐药菌抗生素、生物类似药等前沿领域,市场空间在十亿甚至百亿以上。
新药研发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同时具有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 新药研发包括早期研发、临床前、临床试验、申请上市几个主要阶段。根据美国药企数据统计,一款新药平均研发时间长达13.8 年,进入临床I 期的药物能够成功上市的概率仅为9.6%,其中肿瘤药概率最低为5.1%。平均每款新药的研发成本已超过20 亿美元(计入研发失败的成本)。但药物研发是药企长期发展的驱动力,新药的成功研制也为企业带来丰厚回报。各研发阶段中,临床试验是最为重要的,同时也是失败风险最大、资金消耗最多的环节。在美国市场,生物科技创新型公司通过上市募集资金来支撑其临床阶段的研发活动已成为较为成熟的模式。
投资建议: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在主板上市的新上市规则已在4 月底生效,目前已有数家公司提交上市申请。我们预计首家公司将在7-8 月正式上市。该类创新型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研发实力和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值得积极关注。但需注意临床试验失败和时间延长的风险。此外,产品上市后公司商业化能力和营销能力,以及药品招标、医保等政策均会影响产品销售。
风险提示: i)研发失败或进度慢于预期;ii)产品上市后销售不及预期;iii)国内外同类产品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