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利率品周报:做好趋势跟踪比预测政策“拐点”更加重要-180715

《中泰证券-利率品周报:做好趋势跟踪比预测政策“拐点”更加重要-180715(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利率品周报:做好趋势跟踪比预测政策“拐点”更加重要-180715(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专题:杠杆增加、供给扩大、汇率贬值,带来的潜在风险有多大
6 月末中债登和上清所托管规模变动如期分化,由于风险偏好下降和资金面的合理充裕,使得主要利率债品种托管增幅均较大,其中,地方债增长4648.33 亿,和去年同期持平,地方债发行趋缓的势头有所逆转。
第一,6 月债券市场杠杆水平小幅反弹至1.11,主因非银机构杠杆率存在不同程度提升。非银资金交易属性较强,加杠杆是否会增加未来市场的脆弱性呢?通过对比各类机构总资产和净资产的绝对变动,认为今年半年末,非银机构杠杆水平增加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资金面宽松带来的主动型杠杆,而是由于赎回压力带来的被动型杠杆,对市场的潜在风险可控。
第二,6 月地方债发行放量,从地方债的持有结构的角度,判断未来供给圧力的潜在影响。发现:1、地方政府债持仓的集中度非常好,主要集中在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账户;2、根据近10 个月的数据(中债登仅提供2017 年9 月以来的相关数据),我们发现今年3 月以来,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地方债的持仓比例边际下行,而广义基金则有所提高,非银机构适度提高了地方债投资。
我们认为,以广义基金为代表的非银机构增持地方债,原因一是非银合意资产范围缩小,二是相对其他资产,地方债性价比提升,三是地方债的质押性增强。因此,在市场风险偏好较低甚至持续下降的背景下,交易性资金将配合资金面的合理充裕,一定程度上分担地方债的供给压力,从而我们对下半年的供给圧力得以化解信心较足。
第三,从托管机构的角度看,不同类型机构的持仓特点鲜明。首先,对于主要托管机构,利率品占优于信用品的格局普遍存在。其次,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国债、政金债和信用债的持仓均有提升,资金分布相对均匀;以保险、证券、广义基金为代表的主要非银机构明显偏好利率债,连续3 个月利率债的持仓均有增长。再次,境外机构仍然保持入场姿态,对于近期汇率的调整并不敏感,这和我们得到的市场反馈一致。最后,存单性价比下降,非法人产品为存单最大的持仓主体之一,6 月小幅减持存单近400 亿,一改季末增持存单的趋势。
总结而言,结合6 月社会融资规模再次低于预期,我们认为:第一,当下全国性商业银行资金均匀入场,对于缓释信用风险带来的价格分化作用整体有限,需持续关注政策配合和社融M2 缺口变动。第二,存单投资属性下降,回归主动负债管理工具的功能,未来存单价格或将继续随资金面平稳回落。第三,交易资金继续流入利率市场,且外资机构对汇率容忍度较好,或将配合基础货币投放结构调整,进一步打开利率债的下行空间。第四,利率债供给圧力和杠杆提升对未来市场的或有冲击整体可控。
考虑以上因素,叠加宏观经济存在弱化趋势,以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收益率下行方向明确。我们认为,对于下半年的市场判断宜“重方向而轻幅度”,建议投资人合理安排入场时点。更进一步,市场的一致性也将使得资金对可能的风险点更为敏感,从而一定程度放大收益率的波动性,波段交易仍有空间。
利率品一周回顾:等量续作MLF,金融数据推动长端收益率下行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900 亿元,并等额续作MLF。拆借回购利率走高,DR001 明显回升,交易所隔夜利率升幅较缓。存单发行利率回升,股份制银行1M 和6M 品种升幅较大。存单发行量、偿还量均反弹,净融资额小幅回落。政金债一级招标稍有分化,国债期限利差收窄至42bp。
固定收益市场展望:关注国内经济数据的发布及缴税因素的扰动
下周央行公开市场有400 亿逆回购及800 亿国库定存到期,需及时关注。国内将公布二季度GDP 增速,6 月投资、工业增加值、消费增速等数据;美国将公布6 月零售销售等数据,美联储将公布经济褐皮书;德国将公布6 月PPI 增速。
展望国内经济数据,预计二季度GDP 增速为6.8%,6 月消费增速或达到8.7%,工业增加值可能回落至6.5%,固定资产投资单月增速或升至5.1%。
风险提示事件:监管风险超预期,资金面超预期收紧,海外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