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证券-隆华科技-300263-2021年中报点评:企业转型成效显著运营稳定,盈利水平复合增速较高-210820

《中航证券-隆华科技-300263-2021年中报点评:企业转型成效显著运营稳定,盈利水平复合增速较高-210820(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证券-隆华科技-300263-2021年中报点评:企业转型成效显著运营稳定,盈利水平复合增速较高-210820(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公司8月17日盘后披露2021年中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0亿元(+21.36%),归母净利润1.17亿元(+7.38%),扣非后归母净利1.15亿元(+41.05%),基本每股收益0.13元(+8.33%),毛利率30.08%(-1.89pcts),净利率13.45%(-2.48pcts)。 投资要点:公司近年来盈利综合水平较高,经营效率持续提升2021年中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0亿元,+21.36%)快速提升,主要系电子新材料业务(1.93亿元,+44.80%)和高分子复合材料(2.31亿元,+22.20%)业务快速增长助力;归母净利润(1.17亿元,+7.38%)稳定增长,扣非后归母净利(1.15亿元,+41.05%)增长显著,主要系上年同期公司将对智核环保公司确认投资收益0.22亿元为非经常性损益。 期间费用率(9.12%,-1.92pcts)为2016年以来新低,公司经营效率持续提升。 公司合同负债与预收款项合计3.73亿元,同比增长47.15%,在手订单持续增加。 我们注意到,2016年至2020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速为22.42%,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95.39%,综合来看,公司盈利能力较强。 同时,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99天,比上年同期249天有所降低,保持2020年年报水平,同时优于行业内可比公司。 基于此,我们认为,公司业务规模较快增长并未影响公司整体资金运营效率,同时,体现公司运转较快,营运能力较强。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持续加码,研发费用为0.42亿元(+32.38%),占营收比例为4.43%(+0.37pcts),公司以研究为导向,与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过增元教授团队达成合作,并设立了院士工作站;与郑州大学何季麟院士团队合作完成了靶材协同创新重大专项立项,并与多所大学进行产学研何所,大幅提升了公司的研发平台实力。 公司构建完成电子新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和节能环保三大板块的可持续发展的稳固产业格局,电子新材料业务和高分子复合材料业务加码,营收占比分别为20.32%(+3.33pcts)和24.32%(+0.18pcts),节能环保业务占比下降至55.26%(-3.49pcts),体现公司在电子新材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布局成效显著、稳定,公司自2015年来的业务版图扩展布局已进一步稳定,板块高分子复合材料板块科技创新和产能建设的驱动力已经具备,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为下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①电子新材料产业板块业务以两家全资子公司四丰电子和晶联光电为基础,主要产品分别包括TFTLCD/AMOLED、半导体IC制造用高纯溅射靶材、高纯钼/铜/钛等系列靶材产品和非靶材钨钼深加工制品,以及氧化铟锡(ITO)靶材。 目前公司溅射靶材产品主要应用于半导体产业、平板显示器产业以及太阳能电池产业。 实现营业收入1.93亿元(+44.80%),毛利率22.37%(-0.45pcts),占总营收比例20.32%(+3.33pcts)。 其中,四丰电子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41.58%),净利润0.13亿元(-18.75%),产品高纯钼靶材已广泛应用于G2.5-G11全世代TFT-LCD、AMOLED等半导体显示面板溅射镀膜生产线,是京东方、天马微电子、TCL华星、台湾群创以及韩国LGD等多家全球主要面板企业的主要供应商。 四丰电子覆盖了国内主要使用钼靶材的企业,而且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经过多年研发,公司大尺寸宽幅钼靶已经开始批量供货,已成为新的增长点;晶联光电产品TFT用ITO靶材开始批量供货,国内首条G10.5代线产品顺利出货,实现了国产化突破。 我们认为,随着在不同用户端测试认证的增加和晶联光电公司自身产能的快速提升,未来ITO靶材出货量也将同步快速增长。 电子新材料板块业绩逐渐稳定放量,我们认为,叠加当前京东方披露LCD面板尤其是大尺寸LCD面板供需依然紧张,未来65寸、75寸等大尺寸面板三季度有望持续上涨,公司作为大尺寸面板上游供货商,有望受益于下游涨价利好。 ②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板块围绕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现已覆盖树脂、橡胶、泡沫及复材等材料类别,主要服务的行业包括军工、轨道交通、风电等多个领域,以子公司科博思、兆恒科技(公司持股79.59%)和海威复材(72.69%)为基础,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31亿元(+22.20%),毛利率48.22%(-3.02pcts),占总营收比例24.32%(+0.18pcts)。 板块经营方面,科博思(收入1.0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净利润0.20亿元,+5.26%)复合材料产品和技术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军工安防、其他轻质结构等行业领域。 产品PVC、PET结构泡沫与国外龙头企业产品在各项性能上基本一致,且具有价格优势;减振扣件已经超越了部分国外同类产品性能;合成轨枕在产品性能、工程应用性能及连续生产工艺和装备等方面整体达到较为先进的水平。 当前,科博思拥有2条高性能PVC结构芯材生产线,具备年产2万立方米的生产加工能力,产能规模迅速扩大,产品结构进一步丰富。 本次公司发行可转债,为科博思募投年产8万立方米高性能PVC芯材和年产8万立方米新型PET芯材,仅占国内总用量的15%左右,占2021年市场增加量(预计每年20-25万立方米)的30%-40%,预计建设期36个月。 子公司兆恒科技(收入0.50亿元,+78.57%,净利润0.22亿元,+69.23%)报告期内业绩大幅提升,其研制的PMI系列结构泡沫材料,目前主要应用于我国多型军用飞机,产品相关技术参数达到国外进口产品水平并已达到国内较为先进水平。 同时,在军品舰船复合材料制品领域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子公司海威复材(收入1.38亿元,+9.52%,净利润0.24亿元,+14.29%),专业从事海军舰船和海洋工程用复合材料研制生产,为多种舰船和海洋装备提供轻质、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复合材料产品,产品不仅应用于舰船重要舱室防护、次承力结构、舾装等部位,而且开始向主承力结构以及结构功能、结构多功能复合材料整体装备拓展。 我们认为,轨道交通方面产品有望受益于“十四五”期间国家有序推进建设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迎来高速增长,军工复合材料领域有望受益于“十四五”期间航空装备高速发展,从而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③节能环保产业板块主要包括工业传热节能业务和环保水处理业务,以装备事业部和全资子公司中电加美为基础。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25亿元(+14.23%),毛利率24.92%(-1.77pcts),占总营收比例55.26%(-3.49pcts)。 其中,中电加美实现营业收入0.88亿元(-18.52%),净利润0.19亿元(+26.67%),装备事业部的节能换热业务聚焦于大工业传热领域,产品主要为复合空冷式换热器,主要应用于电力、化工、是由等工业领域,已经成为细分行业的技术引领者和标准制定者。 公司主要围绕工业和市政两个方向,积极开展大型工业企业的凝结水处理及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业务,并选择性的开展市政水务项目。 公司首次发行可转债,增加公司资本实力,提升盈利能力为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增加公司资本实力,提升盈利能力,公司于2021年7月28日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7.99亿元,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子公司科博思新型高性能结构/功能材料产业化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本次募投为年产8万立方米高性能PVC芯材和年产8万立方米新型PET芯材,仅占国内总用量的15%左右,占2021年市场增加量(预计每年20-25万立方米)的30%-40%,预计建设期36个月,项目正式投产后,依托上述产品能够为公司新增年均(含建设期)12.30亿元的销售收入,进一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1)四丰电子是国内实现完全替代进口、已量产供应高端钼靶材的企业,钼靶材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 同时,大尺寸宽幅钼靶已开始批量供货,已成为新的增长点;2)晶联光电已逐渐缩小与国外巨头的技术差距,拥有ITO靶材的核心制备技术,随着在不同用户端测试认证的增加和晶联光电公司自身产能的快速提升,未来ITO靶材出货量也将同步快速增长;3)高分子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包括风力发电、轨道交通、军工(船舶、航空航天等)、建筑节能等领域,军工领域有望到“十四五”期间航空装备高速发展带动业绩增长;受国家倡导发展新能源,节能减排、节约环保的影响,未来几年风力发电、轨道交通、建筑节能等领域都将有持续的高速发展,对结构泡沫的需求有望扩大;4)根据国家“碳达峰”目标以及国家发布的《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产业政策指导,对节能装备和环保水处理或将有更高的需求。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92亿元、27.72亿元和36.6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3亿元、3.70亿元和4.51亿元,EPS分别为0.32元、0.40元和0.49元。 我们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2.80元,对应2021-2023年预测收益的40倍、32倍及26倍PE。 风险提示:电子新材料产能、出货、销量不及预期;产业链下游产业低迷;募投项目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