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东兴证券-中航沈飞-600760-系列报告之七:从脉动装配线看沈飞-180722.pdf
大小:751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东兴证券-中航沈飞-600760-系列报告之七:从脉动装配线看沈飞-180722

东兴证券-中航沈飞-600760-系列报告之七:从脉动装配线看沈飞-180722
文本预览:

《东兴证券-中航沈飞-600760-系列报告之七:从脉动装配线看沈飞-180722(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兴证券-中航沈飞-600760-系列报告之七:从脉动装配线看沈飞-180722(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
        我们已经从沈飞的历史,从成飞的发展,从洛马的发展,从从F-35  的产量与定价,从歼-31  上舰和从无人机发展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中航沈飞的价值。此次,我们围绕飞机生产制造流程——脉动装配线来研究沈飞  的特点和前景。
        观点:
        与机械制品生产类似,飞机生产制造业主要包括两类工作任务:零部件生产和装配,但飞机生产有其特殊性。飞机零部件种类繁多,波音787  零部件数目超过200  万,飞机总装,甚至大型零部件的装配,涉及的专业复杂、工种多样、人员技术文件多、工具工装夹具种类结构复杂,使得飞机装配周期长;无论军机还是民机,军机尤为突出,由于面对复杂多变的需求,飞机型号较多,相同构型的产量较少,有多种类小批量的特点,也使得零部件生产面临相同问题。因此,传统上飞机生产不能采用类似汽车那样的流水线生产,一般采用站位生产,即在总装或者大型部段装配时,飞机或者部段停放在固定的位置,保持不动,然后各工种的工人依次入场,完成相应的工作,直到装配完成,产品才会被移动出厂房进行测试。这种生产方式效率低,质量管控差,耗时长。
        20  世纪末,衍生自丰田生产方式的精益生产思想在制造业中引起广泛关注,波音结合飞机总装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移动装配方式——脉动装配,以解决传统站位生产的弊端,大幅度缩短了装配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脉动装配线介绍。
        脉动装配(Pulse  Assembly)是一种介于连续移动装配(流水线生产)和站位装配之间的间歇式移动装配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把总装分为几个工位,在不同工位组装不同部件和零配件,装配完成后,将飞机移动到下一个工位,完成后续装配工作,直至完成飞机下线,也意味着整条生产线脉动一次。下面以波音787  的脉动生产线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波音787  的脉动生产装配线分为  5  个工作区(0~4  号工作区):
        0  号工作区是预装配区,停放并完成飞机大部件的装配,如机翼、尾翼和发动机等。以机翼为例,在这里完成襟副翼安装、内部管线和电器设备安装。大部件装配完成后,准备进入下一个工作区。
        1  号工作区完成前机身,中机身,后机身,左、右机翼和尾段  6  大部件的对接总装配,首先定位中机身,其它部件向中机身上对接。
        2  号工作区安装起落架、发动机等,因此飞机高度需要升高;同时,在这里完成次结构件安装及管路、液压系统安装的收尾工作;
        3  号工作区安装飞机电子系统、辅助动力设置以及内饰,并完成系统的初步测试工作。
        4  号工作区主要开展各系统的测试工作,测试合格后,飞机即完成装配工作,之后被送往喷漆车间进行喷漆。
        总装脉动生产线,改变了传统飞机装配模式,打破了航空和复杂军工产品生产不能采用移动生产方式的制约,采用精益制造原则和方法,将装配任务均衡地分解到数个不同的站位上完成,可以有效地提高飞机总装装配效率、改善装配质量,并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实现飞机的低成本和快速响应制造。
        国外脉动生产线发展状况。
        一鸣惊人:波音公司在  2000  年建立了首条脉动总装线,并应用到阿帕奇直升机的制造,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获得了巨大成效,将全机装配工时减少了85%,并于2005  年获得美国精益生产的最高成就奖——“新乡奖”。
        快速发展:随着飞机脉动总装线的技术日益成熟,其生产优势变得更加明显,波音公司扩大了对它的应用,将脉动总装线应用到了所有的商用飞机,包括波音737、波音757  以及最新的波音787  等。波音737  的总装移动线缩短总装配周期46%,被美国精益航空创新计划(LAI)认为是“精益和高效率生产的模范”。虽然脉动装配更适合较大批量的商业飞机,但在生产量较小的一些军用飞机中,也已经开始取得效率优势,如预期产量在100~200  架的波音P8A  反潜电子侦察机采用了脉动总装线。波音成功经验带动了其它大型飞机制造商的参与,继波音之后,美国的洛马公司在2003~2004  年建成了其F-35  的脉动式总装线,意大利的阿古斯特维斯特兰公司在英国的约维尔工厂于  2011  年为W  159  型武装直升机建立了脉动式装配线;加拿大庞巴迪公司为C100  系列新机建立脉动式装配线,并于  2016  年运行。
        “跨界”拓展:
        从总装向部件装配延伸。近年来,随着脉动装配技术的成熟,飞机的部分大部件也开始采用脉动装配线,并取得快速发展。C-17  运输机的发动机悬架采用脉动装配线,装配周期缩短20%、成本下降10%;波音787  复合材料结构的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空客A350  的复合材料机身蒙皮壁板的脉动生产线也陆续投入使用;法国赛峰航空发动机公司改变了传统的继承  GE  在立式固定机架上“穿糖葫芦”式的总装过程,在  2011  年实现了  CFM56  发动机的脉动装配,缩短装配周期  35%。
        从装配向维修延伸。2003  年英国空军和英国宇航BAE  引入脉动维护线,使“鹞”式飞机的修理和维护周转时间以及成本减少了25%,显著地提高了飞机的出勤率。2005  年美国波音公司对KC-135  运输机开展返厂维修,使用脉动维修线将维修周期减少了18%,并获得了美国的“精益优秀奖”。德国汉莎航空于2010  年建成CFM/  V2500  发动机的精益脉动线进行发动机的分解/检修和重装,大修周期从60  多天减少到45  天。
        从飞机向其它产品延伸。2008  年波音为美国军方新一代  GPS  卫星建立了精益脉动装配线,尽管只承担了  12  颗卫星的制造任务,波音成功将脉动装配线使用到了极小批量高度复杂的产品中。英国巴布科克国际(Babcock  International)在生产“豺式”巡逻车过程中,采用了由  12  个站位组成的脉动生产线,达到日产  1  辆的水平。
        脉动生产线有望助力沈飞。
        我国的脉动装配线技术已经取得突破,并快速发展,不仅在飞机总装中取得成功,在一些部件生产中也得到成功应用。2010  年,历时五年,中航工业西飞建成了国内首条飞机总装脉动式生产线,极大提高了国内飞机制造水平实现国内飞机制造水平的显著提升;洪都航空使用脉动生产线,可实现9  天生产一架L-15  的速度;2016  年,中航陕飞运9  脉动生产线通过验收并于次年开始投入使用;西飞“飞豹”和运-20  的生产,同样采用脉动生产线;  有新闻报道,成飞的歼-10  和四代机歼-20  均有配套脉动生产线。在部件领域,2013  年,中航工业成飞复材厂在歼-10  复合材料部件的装配中,采用脉动装配线,生产速率提高了83%、员工综合效率提高了47%、产品故障率下降了85%;中国航发的发动机脉动生产线正在建设中。
        中航沈飞目前尚没有飞机脉动总装线,战斗机的总装效率较低,将来如果歼-15  列装提速或者歼-31  得到军方和国外认可,脉动总装线建设有望进入快车道,公司生产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业绩也将更快增长。尽管没有脉动总装线,沈飞的部件装配线却已经采用了脉动装配线。2014  年,沈飞在国内首次建成了通用飞机脉动式起落架生产线,并形成了生产能力,在起落架脉动装配线上积累的使用经验和精益生产管理经验,也能够为沈飞其它民机转包部件的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有望提升公司现有产品的生产效率。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