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财证券-他山之石·海外精译第147期:贸易逆差被高估,美经济数据或有一定迷惑性-180725

《川财证券-他山之石·海外精译第147期:贸易逆差被高估,美经济数据或有一定迷惑性-180725(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财证券-他山之石·海外精译第147期:贸易逆差被高估,美经济数据或有一定迷惑性-180725(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背景:基于无形资产的视角重新审视中美贸易逆差
2018年7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进入不断升级的阶段:7月6日,美国对总额34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中国通过对同等金额美国出口中国商品提高关税进行了反击。7月11日,美国宣布对另外总额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增加10%关税;中国就此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上诉。7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CNBC访谈中表示,他做好了对来自中国的约5000亿进口商品增加惩罚性关税的准备。此次贸易战的一个焦点,中美巨额贸易顺差,是否表明中国对美国存在巨大贸易优势、损害美国制造业?牛津大学的傅晓岚教授于今年五月发表的论文基于无形资产的视角得出:国际贸易的真实情况应反映在一个包含货物、服务和无形资产的综合分析框架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教授Barry Eichengreen也对针对近期美国经济数据及政策动向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全球价值链和国际贸易新模式
大部分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两端,即研发和营销环节,比中间的制造环节创造更多单位劳动力增加值。
在这个全球价值链上,发达国家倾向于出口知识(技术、商业模式、品牌营销等)和知识密集型的零件或产品,并进口最终产品;发展中国家往往生产、出口最终产品,进口知识密集型产品,服务或通过贸易获取知识。其中,无形资产在全球价值链上获得的价值占比高于实物资产,且逐年递增。2014 年无形资产的收入占全球所有制造业产品的 32%,几乎是有形资产的两倍。而价值链两端和中间的收入分配差也有不断加深的趋势。
❖ 无形资产贸易的五种方式
一般来说,无形资产(知识与品牌)的贸易有五种形式:授权、直接投资、外包、合作/联盟和提供咨询服务。这些方式在价值链上以不同方式获取增加值,如表 1 所示。
授权是在无形资产贸易中经常使用的方式。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无形资产,包括品牌、专利技术和商业模式等。除了直接授权之外,还有一些交叉授权的情况,即不同国家的公司允许彼此使用特定的专利技术。在电子工业中,最终产品的生产需要许多不同公司拥有的专利技术。
外包也已日益成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国际生产模式。根据 2017 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在 iPhone 的价值链中,苹果公司所获得的价值占了 iPhone 销售价格的 42%;紧随其后的是材料成本的 22%,分销和零售的 15%,知识产权许可的5%,而中国的劳动力只获得了 1%。同样,华为和三星分别占据了手机价值链中 42%和 34%的附加值。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最终产品是通过分布全球的子公司销售的,那么外包国家的收入应通过股息返还给总部。然而这是一个难以监管的领域,跨国企业也有各种理由不将其在子公司的利润转移回母国。
改进后的框架
因此,如果我们假定无形资产的贸易经过了上述所有的渠道,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就不再是一个 2 x2 的模型(A 国出口无形资产,进口制成品;B 国出口制成品,进口无形资产),而是一个网络模型。我们应该从更复杂的视角来理解它,它提出了跟踪贸易流量的挑战,特别是当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包含在一个多阶段、多国家的贸易网络中。
因此,如果我们要考察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那么 A 国向 B 国的出口应当包括:(1)货物出口额;(2)知识产权收入;(3)商业服务的收入;(4)股息转入;(5)通过外包和合作/联盟创造的收入。相应地,B 国向 A 国的出口应包括(1)货物出口额;(2)知识产权的支出(3)商业服务的支出(4)股息转出。
对母国来说,最困难的是追踪和记录(3)和(4)的收入。出于避税等考虑,跨国集团可能将收入转移到税率较低的国家。因此商品贸易额已经不能像过去一样反映国家间的贸易情况了。要全面了解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当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将数字技术(例如物联网和大数据)和价值链中公司的自申报系统结合起来,跟踪产品,计算其在每个阶段的价值。
真实的美国贸易逆差
考虑了无形资产贸易收入后,2016 年美国的贸易逆差(包括产品、知识产权、保险和金融服务、计算机通讯和其他服务)为 3963.8 亿,比之前仅以商品贸易计算的逆差 7499.3 亿美元减少了近一半;2015 年美国贸易逆差为 3971.5 亿美元,而不是 7625.7 亿美元。 (以上计算并未考虑除了苹果公司外的通过外包活动产生的无形资产贸易。)
据此分析得到的结果证明美国在无形资产的国际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综合考虑货物和无形资产贸易后,美国对外贸易逆差至少减少了一半。全球化带来的贸易不平衡远远没有目前错误统计数据显示的那么大。
根据傅晓岚的分析,由于美国有巨大的无形资产贸易顺差,中美真实的贸易逆差应比大众认知低很多。美国需要国际市场来实现其技术、商业模式、国际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贸易战导致的国际市场丧失、特别是失去中国这个巨大市场,也将严重损害美国经济。由全球生产网络带来的链接和传递效应,也使得贸易战影响到世界其它各国。结合最近的经济数据及政策动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教授 Barry Eichengreen 也给出了不同的观点。
关于近期美国经济数据的思考
目前,各项经济数据表明美国经济正全速运转。6 月的采购经理人指数表明,不少于 60%的经理人认为出口订单的增长速度比前几个月还要快。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的"短时预测"模型显示,美国第二季度 GDP 增长强劲,增速为3.8%。
相比之下,欧洲五大经济体(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的增长在第二季度有所放缓。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的股市和货币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其他新兴市场也经历了资本外流,迫使它们的央行收紧货币政策。
但美国的经济数据可能有一定的迷惑性。制造业产出和订单的增加,是对贸易政策担忧的直接反映。美国企业加速生产是为了在进口的供应链受影响之前生产更多商品。欧洲的零售商急于在政府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前增加美国商品的库存。这给生产和销售带来了许多压力。欧洲和新兴市场的生产商也想在贸易关系进一步中断之前,增加投入并推动生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相对疲软、美联储加息的情况下,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经济活动没有明显减速。它也解释了为什么欧洲大型经济体的增速仍保持在 1.5%至 2%之间,尽管"柴油门"、新意大利政府和英国退欧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
关税政策对比
特朗普的关税主要针对的是中间投入,而非最终产品。对钢铁和铝征税将使最终产品变得更贵,导致下游行业的工作岗位流失。针对中国知识产权的 301 关税,其中 52%的关税是针对工业中间产品的,另外 43%是对资本品的征税,这些都是投入生产的原料。对汽车和零部件征收的关税也是如此。美国汽车制造商在组装业务中使用的零部件大部分都要依赖进口。据丰田在肯塔基州的工厂估计,对汽车零部件的关税将使其轿车的成本提高 1800 美元。
而中国、欧盟和加拿大的情况则不同。欧盟的报复性关税针对的是威士忌和果汁,中国针对的是美国大豆,加拿大针对的是枫糖浆和果酱。这些关税将影响生活成本,但它们不会扰乱制造业生产,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的关税是更明智的。
结论
国家间贸易逆差并不像商品贸易所表现出来的那么严重,不少发达国家都有巨大的无形资产贸易顺差。若贸易冲突升级,关税扩大,全球供应链受到破坏,商品价格可能会上涨。不确定性也会影响投资信心,并可能导致金融紧缩。
解决发达国家(如美国)和发展中国家(如中国)之间贸易不平衡问题的政策工具应当基于真实的完整的贸易活动。各国的战略选择是参与国际分工,享受国际贸易带来的传统的和新的收益,再在国内通过税收、产业政策进行再分配。当前中美都亟需结构性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创新发展、内需驱动、深化市场化改革和开放都在中国政府的日程表上,但还需要加速、加大力度,特别是向创新和内需驱动转型。而美国需要通过税收政策,社会政策来解决收入分配的不平衡,通过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及普适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来帮助落后地区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风险提示
宏观政策变动不及预期,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债务违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