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华金证券-欧菲科技-002456-智能终端光学创新龙头厂商再启航、汽车电子布局高效卡位着眼未来-180724

上传日期:2018-07-26 09:09:02 / 研报作者:蔡景彦 / 分享者:1005686
研报附件
华金证券-欧菲科技-002456-智能终端光学创新龙头厂商再启航、汽车电子布局高效卡位着眼未来-180724.pdf
大小:1620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金证券-欧菲科技-002456-智能终端光学创新龙头厂商再启航、汽车电子布局高效卡位着眼未来-180724

华金证券-欧菲科技-002456-智能终端光学创新龙头厂商再启航、汽车电子布局高效卡位着眼未来-180724
文本预览:

《华金证券-欧菲科技-002456-智能终端光学创新龙头厂商再启航、汽车电子布局高效卡位着眼未来-180724(3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金证券-欧菲科技-002456-智能终端光学创新龙头厂商再启航、汽车电子布局高效卡位着眼未来-180724(30页).pdf(3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智能终端光学产品创新频出,行业龙头受益预期理想:智能终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进入存量竞争的产业格局后,尽管整体的出货量增速放缓,但是终端创新并没有停止,2017年以来,光学组件的创新变革步伐最为明显,可以看到的是,以生物识别传感器、摄像头和触控显示均经历了显著的变革,作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欧菲科技也积极布局产业的发展,未来有着值得期待的成长空间。具体而言:
        苹果iPhone  X引领人脸识别,安卓阵营布局屏下指纹:2017年9月苹果发布的新品iPhone  X最为市场关注的创新来自于其配置的基于3D  Sensing的人脸识别模组Face  ID,苹果不仅是在屏幕占比增加的情况下取代传统的指纹识别功能,更为重要的是着眼于未来增强现实(AR)的应用前景,在苹果的引领效应下,国内品牌厂商包括华为、小米等也纷纷布局人脸识别。另外一方面,传统指纹识别也在需寻求全面屏时代的创新,其中以Vivo为代表的企业配置了屏下指纹识别的模组功能,应对新的产业预期。从目前的市场看,3D  Sensing和屏下指纹将会在一段时间内拥有各自的阵营。作为生物识别模组的龙头企业之一,欧菲科技在两种技术中均实现了可靠的布局,并且已经在国内品牌厂商中实现了量产出货,未来也将会进入到全球大品牌的供应链体系,成功实现了产业链卡位。
        多摄像头趋势明显,产业格局向龙头企业聚拢:采用两个或者更多的摄像头来实现智能手机拍摄功能的增强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共识,并且在多摄像头的终端市场,以华为、小米、Oppo、Vivo为代表的国内企业走在了行业的前列,从2017年以来的新品看,多摄像头的渗透率持续提升。公司作为国内布局摄像头模组较早的厂商,在产能规模和技术能力上拥有强大的竞争实力,在存量竞争带来的产业集中度提升的预期下,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机遇仍然值得期待。
        显示屏材料变革影响触控竞争格局,外挂式迎来新的机遇:光学创新的另一个重要的领域在显示屏的市场,同样是由iPhone  X的旗舰影响作用,OLED屏幕逐步也成为了国内厂商在高端机型上的配置选择,显示屏的变革影响着触控模组的模式,为适应轻薄化的需求而成为主流的in-cell模式面临挑战,而外挂式的方案有望重新迎来机遇。公司从2008年其进入触控模组行业以来,不仅在技术储备上有着完善产业布局,而且在生产管理上也有着丰富的经营,在行业需求市场和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的当下,公司有望重回稳健成长的发展轨道。
        汽车业务成功卡位,未来成长“双轮驱动”:公司作为消费市场光学器件龙头企业在不断寻求产业拓展的过程中,全面向智能汽车和车联网领域内进行了有效的布局。智能汽车在全球看属于充满创新活力的新兴市场,而公司目前的布局主要包含了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人车交互系统)、ADAS(Advanced  DrivingAssistant  System,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车身电子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三个部分,其中既有结合公司现有光学组件技术生产优势的板块,同时拥有积极新兴领域的举措,可以说是非常高效的进行了产业链的卡位,未来有望在公司的经营中形成对于公司业绩的“双轮驱动”。
        投资建议:我们公司预测2018年至2020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75、0.96和1.13元。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9.0%、20.2%和19.9%,给予买入-B建议。
        风险提示:国内外核心客户的终端产品出货量不及预期带来订单下降风险;模组市场产能增加带来的竞争压力提升;屏下指纹、镜头、人脸识别等新品的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汽车电子市场客户认证推进过程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