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特斯拉-TSLA.US-“至暗时刻”真过去了?全球目光聚焦在盈利和正现金流;维持“持有”,目标价上调至380美元-180805

《天风证券-特斯拉-TSLA.US-“至暗时刻”真过去了?全球目光聚焦在盈利和正现金流;维持“持有”,目标价上调至380美元-180805(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风证券-特斯拉-TSLA.US-“至暗时刻”真过去了?全球目光聚焦在盈利和正现金流;维持“持有”,目标价上调至380美元-180805(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Tesla 2Q18 营收40 亿美元,同比增长43%,略好于华尔街预期的39.9 亿美元。亏损同比扩大,调整后EPS -3.06 美元,差于市场预期的-2.88 美元。本季度共生产Model S+X 24761 辆、出货22300 辆;生产Model 3 28578辆、出货18440 辆。毛利率与整体现金支出好于市场预期。公司给出积极指引,进一步将全年Capex 支出从30 亿下调至不超过25 亿美元;预计下半年公司获得GAAP 盈利与正现金流并实现持续;Model 3 本季度毛利率转正并预计Q3 达15%,Q3 产量指引在5-5.5 万辆;重申年内无融资需求。
Tesla 进入“车能否卖出去”的新竞争阶段
目前以Tesla 产能释放为争论的“至暗时刻”似已过去。我们认为Tesla 进入了“车能否卖出去”的新竞争阶段。随着Tesla 产能放量进入市场化竞争后,传统车企也正在加速入局电动车市场。进入2019 年电动车可选车型将大大增加,从GM、尼桑等已有车型升级,到保时捷、BBA 从中高端市场下探,再到日韩车企直击性价比市场,面对愈加拥挤的电动车竞争格局,Model 3 的订单新增能否持续,能否抵消在手订单的分流,成为Tesla 能否立足的根本。
传统车企势必会依靠规模经济优势缩小Tesla 的先发优势,填补高性能电动车市场空白,市场扩大的同时带来更激烈竞争。而在Tesla 努力迎合的中国市场,大量本土汽车品牌及初创公司也正在崛起。Tesla 虽也通过开放Model 3 试驾增加客户曝光度,但若未能趁先入之机攫取份额,激烈竞争中立足前景并不明朗,或难笑到最后。
下半年能否实现盈利及正现金流成为市场争论点。虽然Musk 强调他有信心从Q3 开始实现GAAP 盈利与正现金流,且年内无融资需求。但在Q2亏损扩大,随基础款Model 3 逐步交付ASP 拉低也可能使利润率承压等问题面前,目前市场一致预期GAAP EPS 也要到19Q3 才会转正。不过我们也认为随着入局中国,Tesla 可以打开吸引国内大量资金的机会,“现金荒”若能撑过当前时间窗口或可以有效缓解。Tesla 将于明年开建的上海工厂,预计投入20 亿美元,通过向中国内地银行贷款等形式融资。虽然给出极为乐观的现金流指引,但当下Tesla 仍深陷资金短缺窘境,最近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现金改善,包括取消北美Model 3 预订系统而改为官网直接下订单,将客户可退回的1000 美元预订款改成了2500 美元不可退回的押金。WSJ报道Tesla 6 月联系部分供应商返还部分已付款项以维持生产运营。另外Tesla 近期裁掉9%的员工以节省公司的成本。
随着5000 辆/周产能峰值达标,“产能荒”市场关注度获得缓解。公司在6月通过搭建“帐篷”增加一条装配线后加班加点实现5000 辆/周产能目标,但也面临生产安全和质量问题质疑。我们早前强调公司过分追求流水线自动化的方式反噬了产能,Tesla 终于承认GA3 总装线产能瓶颈。Tesla 给出Q3 Model 3 产量指引在5-5.5 万辆,对应约4230 辆/周,虽然仍给出8 月底6000 辆/周目标,但我们认为Tesla 通过激进加产方式达到5000 辆/周主要为了证明产能峰值,市场关注压力获一定缓解,但当前稳定产能仍应低于4500 辆/周,公司还从其他部门借调员工至产线上维持生产顺利。Tesla希望产能目标“尽可能快的”达到10000 辆/周,指引大部分产线产能会在年底达产,但仍需供应链配合。
整体来说,Tesla 能否破局Innovator’s Dilemma 是Elon Musk 的大师计划会否成为镜花水月的关键。对于Tesla 追逐电动汽车、智能驾驶和共享经济的愿景,我们给予充分包容。对比Tesla 历史估值情况,我们认为估值中的投资狂热溢价应会逐步回归理性。根据彭博一致预期19 年营收282.4亿美元,我们认为2.3x PS 较合理,维持“持有”,目标价从300 上调至380美元。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产能爬坡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