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通信自主可控深度研究系列之二:借势需求实现传输固网上游“芯”突破-180812

《中泰证券-通信自主可控深度研究系列之二:借势需求实现传输固网上游“芯”突破-180812(3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通信自主可控深度研究系列之二:借势需求实现传输固网上游“芯”突破-180812(38页).pdf(3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我们在6 月14 日发布的深度报告《通信自主可控系列报告之一——无线上游的进击和5G 的历史使命》中提出在无线赛道领域,我们在射频、ADDA、基带芯片等领域突破的进展,而本篇系列之二,则着重针对在固网领域的三大芯片高端光器件芯片、交换机芯片、服务器芯片,阐述国产突破的机遇。
光通信器件国内中低端产品布局完备,基础扎实,25G 光芯片突破在即,契合云计算与5G 引入的重大机遇。国内光通信发展突飞猛进,本土光设备厂商全球市场份额超50%,光器件也形成了品类齐备、规模可观的全套产业体系。产业龙头光迅科技在全球规模跻身前5,占比近7%,体现了深厚的研发制造基础。但在高端组件和芯片方面,本土自研的占比不足10%,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围绕光通信器件的核心有源收发器,近年产业龙头公司展开了有针对性的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功突破了10G 全系列光芯片、电信网独立器件封测等关键点,全面推升了国内光器件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伴随云计算数据中心蓬勃兴起、电信网扩容升级的刚性需求、5G 商用即将展开,光通信上游创新自主将迎来难得的产业机遇。工信部专门发布光电子产业发展路线图,政策面强化支持,对于已有扎实根基的光器件领域,25G 光芯片有望在短期见证重大突破,也将进一步孕育本土上游厂商的全球竞争力。
云计算推动数通网迅猛发展,大型数据中心交换设备全面呈现白盒化趋势,为本土交换芯片厂商差异化竞争带来重大机遇。移动互联对大流量、高并发性和大数据处理的需求,推动大规模数据中心高速发展。继北美率先实践云数据中心新架构以来,全球ICP 与运营商纷纷效法扁平化与高密度互联的网络架构。作为互联枢纽,交换机快速上量和定制化需求,推动交换设备的白牌化成为大趋势。对品牌交换机形成严峻冲击,也为白盒制造与芯片厂商带来变局良机。交换芯片是交换机的性能锚点,全球存量份额为Cisco 和Broadcom 垄断。在白牌化带动下,不同场景对芯片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与需求相匹配,衡量芯片的维度趋于多元和供应主体逐步分散,新进厂商因为定制化获得更多机会。本土龙头盛科网络已经在自研高速交换芯片占有一席之地,长期聚焦积累叠加国内云数据中心高速发展,有望在技术、市场和品牌方面再上层楼,提升本土交换芯片的全球竞争力。
伴随ICT 融合服务器需求再上台阶,本土CPU 结合自身禀赋多路径发展,成效卓著,应用生态培育将是后期决胜关键。作为云架构的核心设备,服务器伴随大型数据中心的兴起,需求一路高涨。服务器CPU 长期被Intel垄断,在X86 数十年的积累,使得后进厂商难以在该体系与其一争高下。国内最早的芯片自研始于CPU,从多种指令集架构向上游自主发起努力,包括基于MIPS 的龙芯、基于ARM 架构的华为海思和天津飞腾、基于x86 架构的天津海光和上海兆芯、以及基于Alpha 的申威和Power 的宏芯,在对公版内核的CPU 开发和对指令集架构的内核再实现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事实证明,自定义体系和技术实现都不是打破市场格局的重点,引导培育软件和应用生态,才是CPU 自主的决胜关键。在强调上游核心自主可控背景下,本土厂商有望在市场需求上得到强力支撑,规模化有利于对上层软件和应用生态的培育。鉴于x86 体系依然一家独断,从差异化和完全自主可控角度,我们看好在ARM 架构长期积累和已取得成果的华为海思和天津飞腾。
投资建议:重点关注光芯片自研龙头光迅科技、在数通网高速光模块封测技术上具备全球领先性的中际旭创、振华集团入股ARM CPU 设计龙头天津飞腾,以及交换芯片龙头盛科网络,受益于集团上游综合实力提升的振华科技,以及与AMD 合作开发x86 CPU,有望实现国产替代的中科曙光。
风险提示事件:网络建设投资不达预期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技术路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