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市场资金面周观察:A股停复牌制度的新变化-180814

《中泰证券-市场资金面周观察:A股停复牌制度的新变化-180814(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市场资金面周观察:A股停复牌制度的新变化-180814(21页).pdf(2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期话题:A 股停复牌制度的新变化
本周上交所关于沪市公司停复牌的答记者问,阐述了交易所未来有关股票市场停复牌工作的思路。上交所此次会议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要点?目前哪些类型的上市公司允许申请停牌?2018 年 A 股市场的停牌呈现哪些特点?本周我们以此次会议为切入点,对近期的股票市场停复牌制度进行简单回顾。
一、上交所近期有关停复牌会议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要点?
强调坚持停复牌去功能化。逐步去除停牌附加功能,坚持停牌保障公平信息披露、提示重大风险的基本功能。同时兼顾交易效率,维护投资者正当的交易权利,不使停复牌承担过多的信息保密、防控内幕交易、交易锁价等功能。
强调坚持分阶段披露。要求公司对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事项,按其重要节点披露进展,逐步形成以不停牌为原则、停牌为例外,短期停牌为原则、长期停牌为例外,间歇性停牌为原则、连续停牌为例外的制度安排。
强调上市公司可以直接披露的重大事项,原则上不再需要停牌。尽管如此,上交所也指出对于确有停牌必要的事项,如特别敏感事项的短期停牌,也考虑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充分尊重上市公司的合理需求,依法依规办理。
二、目前哪些类型的上市公司允许申请停牌?
上市公司股票停牌,是指股票在证券交易所场内交易的强制中断,被停牌的股票在停牌期间停止交易,其价格不再受场内交易行情的影响。之所以实施停牌制度是为了减少信息的非对称性,使得投资者在面对相关重大不确定性的信息时,及时调整策略重新评估,进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从监管政策的演变看,目前对上市公司允许申请停牌的重大事项以及停复牌的时间都作出的清晰的界定。以沪深两市交易所公布的《上市公司筹划重大事项停复牌业务指引》,《主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 9 号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中小企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 14 号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创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 22 号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等系列规则为例,目前允许申请停牌的“重大事项”仅包括了重大资产重组、非公开发行股份、筹划控制权变更、重大合同以及须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购买或出售资产以及对外投资。从停牌时间来看,虽然首次停牌都会有原则上规定的时间,但是考虑到重大事项的分阶段披露,以及延期继续停牌的事项时有发生,上市公司实际的停牌时间可能会有所拉长。下图我们整理了不同类型停牌规则与停牌时间供参考。
三、2018 年 A 股市场的停牌呈现哪些特点?
停牌次数逐年减少,有利于维护 A 股市场流动性。近年来 A 股市场停牌次数逐年减少,2015 年全年 A 股日均停牌次数 386 次,2016 年 253 次,2017 年进一步下滑至 225 次,截止 8 月 10 日,2018 年 A 股市场日均停牌次数 222 次,停牌数量持续下滑。虽然今年 6 月以来股市低迷,但是从停牌次数来看,2018 年 6 月日均停牌次数仅有 224 次,7 月为 164 次,远低于 2015 年 6 月与 7 月的 420 次,687 次,以及 2016 年 1 月与 2 月股市低点的 252 次和 259 次。
小市值公司是停牌的高发区,大盘蓝筹上市公司停牌较少。从今年发生过停牌的上市公司来看,市值在 50 亿以下的停牌公司达到 489 家,占全部停牌上市公司家数的 55%,市值在 100 亿以上的上市公司有 191 家,占全部停牌数量的 21%,市值在 500 亿以上的大蓝筹仅有 12 家,占比仅为1.3%。
停牌原因多样化,重大资产重组仍是上市公司申请停牌的重要理由。通过整理 2018 年 A 股发生过停牌的上市公司样本,以重大资产重组为由申请停牌的占到 35%,成为股票停牌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其他重大是由申请停牌的上市公司较为分散,不同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尤其是澄清公共媒体报道,应交易所要求等方式的停牌有明显的不可预测性与突发性。
11 家上市公司累计停牌时间超过 200 天。2018 年这些长期停牌的上市公司中,市值超过 300 亿的上市公司包括万达电影、信威集团、沙钢股份与中天金融 4 家;市值小于 50 亿的上市公司同样也包括 4 家,分别是奥瑞德、中葡股份、*ST 新亿、*ST 华泽。从停牌原因来看,重大资产重组是导致上市公司,尤其是上述大盘股长期停牌的关键原因。此外,除了持续停牌,以*ST 华泽为代表的公司长期财务业绩不达标也可能导致 ST类型公司面临暂停上市、终止上市的风险。
本周资金面情况跟踪(0804-0810)
股票市场:本周股票市场资金面的几个重要变化:
(1) 截止 8 月 10 日,8 月通过核发批文数量与 7 月全月相等。截至 8月 10 日,8 月核发批文数量 5 家(7 月通过 5 家),本周通过长沙银行、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成都天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3家申请。
(2) 本周北上资金持续大幅净流入,南下资金大幅净流出。截至 8 月10 日,2018 年北上资金净流入 2034 亿元(2017 年全年 1997亿),本周北上资金净流入 130 亿。截至 8 月 10 日,2018 年南下资金净流入 887 亿元(2017 年全年净流出 33 亿。
(3) 本周产业资本小幅持续净增持。本周产业资本净增持 4.1 亿,其中,高管净减持 0.9 亿,公司净增持 7.0 亿,个人净减持 2 亿;4周平滑后本周增持次数/减持次数达到 1.3。分行业看,本周净增持最多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医药生物(4.2 亿)、电气设备(1.3 亿)、化工(1.1 亿),净增持最多的三个公司分别是东北制药、九州通、华谊集团;净减持最多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传媒(-1.5 亿)、钢铁(-1.3 亿)、公用事业(-1.3 亿),净减持最多的三个公司分别是华菱钢铁、金鸿控股、众应互联。
银行间市场:央行连续两周暂停公开市场操作,本周公开市场 1200 亿国库现金定存到期,下周 3365 亿 MLF 到期,无逆回购到期。近期资金面持续宽松,银行间资金价格波动率处于历史低位水平,截至 8 月 10 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 7 天收于 2.27%,较上周下降 6bp,6 月 7天回购利率均值 3.34%。
债券市场: 国内方面,一级市场,本周利率债发行 3024 亿。其中,地方政府债发行 1453 亿、国债发行 900 亿、政金债发行 671 亿。同业存单方面,本周实际发行 2633 亿。二级市场,本周短端收益率平稳,长端收益率小幅上升。截至 8 月 10 日,1 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 2.72%,与上周基本持平。近期资金面过于宽松,市场对后期资金面下行空间受限以及基建投资乐观预期影响,本周长端进一步上行,10 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收于 3.55%,较上周上行近 10bp。海外方面,本周人民币汇率先升后贬。截至 8 月 10 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 6.84,7 月平均 6.70;本周美元指数小幅上涨至 96.3,7 月平均 95,6 月平均 94.4,美债方面,本周长短端收益率小幅回落。截至 8 月 10 日,美国 10 年期美债收益率2.87%,较上周下降 8bp; 1 年期美债收益率 2.42%,7 月平均 2.39%;截至 8 月 10 日,利差收窄至 45bp。
风险提示:经济超预期下行,监管超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