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呷哺呷哺-0520.HK-餐厅网络稳步拓展,湊湊及外卖业务表现亮眼,但净利率有一定下滑-180828

《中泰证券-呷哺呷哺-0520.HK-餐厅网络稳步拓展,湊湊及外卖业务表现亮眼,但净利率有一定下滑-180828(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呷哺呷哺-0520.HK-餐厅网络稳步拓展,湊湊及外卖业务表现亮眼,但净利率有一定下滑-180828(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事件:
公司发布2018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21.29亿人民币,同比增加35.1%,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2.09亿元,同比增加11.5%;净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1.9%下滑至9.8%;经调整纯利2.15亿元,同比增加11.1%;经营性净现金流2.25亿元,同比增加3.9%;基本每股收益19.46分;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078元。
点评:
餐厅网络扩展叠加同店销售额增加,实现35.1%的营收增速。2018年上半年,公司新开48间呷哺呷哺餐厅及7间湊湊餐厅,关闭6间呷哺呷哺餐厅,呷哺呷哺餐厅总数达到780间,覆盖中国14个省份的86个城市及3个直辖市。随着呷哺餐厅网络的持续扩张,公司对北京的依赖度逐渐降低,来自北京的收入由2017年上半年的54.1%下滑到2018年上半年的47.8%。同时,餐厅人均消费由2017年上半年的47.2元增加至2018年上半年的52.2元;随着餐厅2.0升级、菜单价格提高、经营推广力度的加大及外卖业务的增加,2018年上半年的同店销售额增长率达到7.3%。
食材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及折旧摊销增加,导致净利率下滑。原料及耗材占公司营收的百分比由2017年上半年的35.4%上升至2018年上半年的37.2%,主要由于原材料采购成本增加,及食材推广促销开支增加;员工成本占比由24.4%增至25.3%,主要由于人均工资增加;租金占比由12.9%下降至12.6%,主要由于公司此前以较低的价格固定了租金;公共事业费用占比由3.5%减至3.4%,主要得益于公司规模持续扩大;折旧及摊销占比由4.4%上升至4.6%,主要因为公司持续扩张及门店升级,导致固定资产增加。由于上述原因,公司净利率由2017年上半年的11.9%下降至2018年上半年的9.8%。
湊湊门店逐渐成熟,盈利能力大增。截至2018年上半年,凑凑门店数量达到28间,营业收入达到1.96亿人民币,同比增加497.3%,营收占比由去年同期的2%提升至2018年上半年的9%,主要是由于湊湊餐厅网络持续扩张,湊湊餐厅层面的经营利润去年同期亏损1030万元,2018年上半年则实现2280万元盈利,主要得益于门店的逐步成熟。
外卖业务覆盖城市增加,餐厅销售密度提升。公司目前外送业务包括呷哺小鲜火锅外送及呷煮呷烫火锅定食,外卖业务可以充分利用午、晚餐等高峰时段,提升餐厅销售密度,呷煮呷烫能够为顾客提供最便捷的火锅体验,实现火锅外卖的差异化竞争,未来发展空间广阔;目前餐厅的外卖业务覆盖城市由去年同期的4个增加至55个一二线城市,同时,公司不断加大外卖业务的市场支持力度,2018年上半年公司外卖业务总体收入同比增加120%,其中,外卖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加近220%。
发展趋势:在控制原材料成本、员工成本、租金成本等支出平稳的前提下,公司采取深耕密植、逐渐下沉的方式持续拓展餐厅网络,2018年度公司计划开设新餐厅数量不少于2017年新开餐厅数量(2017年为136间呷哺呷哺餐厅及19间湊湊餐厅);此外,随着公司外卖业务快速扩张,餐厅2.0的升级,同店销售额持续增加;成熟湊湊门店的良好盈利能力开始逐渐显现;调料品等多元化业务也齐头并进。
盈利预测与估值与建议:考虑到公司营收小幅高于预期,公司利润率低于预期,我们将2018年公司营收提高2.8%,净利率下调至9.8%,净利润下调12.2%。由此,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47.71亿、59.64亿、72.16亿人民币,同比增速分别为30.2%、25%、21%;净利润分别为4.69亿、5.94亿、7.30亿人民币,同比增速分别为11.8%、26.6%、22.9%,每股盈利分别为0.44、0.55、0.68元人民币,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18-2020年市盈率分别为27.6x、22.1x及17.9x。考虑到呷哺在港股可比公司第一的总市值、较好的盈利表现以及稳步的扩张态势,我们给予公司参考市盈率32x,参考市值172.9亿港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食材价格、人工成本及商业租金上涨导致公司利润率走低的风险;食品安全风险;门店扩张至新市场的不确定性;餐厅网络扩张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