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融资担保专题研究之一:融资担保,谁在管?怎么管?-180918

《天风证券-融资担保专题研究之一:融资担保,谁在管?怎么管?-180918(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风证券-融资担保专题研究之一:融资担保,谁在管?怎么管?-180918(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谁曾主导担保业监管?
我国担保业历经二十多年发展,监管主体从人民银行、财政部、发改委(原国家经贸委)到之后的多头监管、部际联席会议,频繁的变更导致国内监管体系较为松散,前后主体的交接递进存在不小的间隙。
融资担保政策如何演化?
融资担保政策真正密集发布始于 2009 年联席会议成立后,2010 年首个核心文件《融资性担保公司暂行管理办法》出台,从设立门槛、经营规则、风控等多个方面对担保公司进行定量约束,给予了监管主观判断的标准;但由于准入门槛较低、容错空间较大,2011 年起融资担保民企野蛮生长、风险开始集中爆发,过度的市场化竞争导致担保公司代偿违约以及河南、四川等地的区域性风险事件;2015 年起,为强化政府的增信角色,平衡担保行业的风险与收入,国发 43 号文提出构建担保再担保体系,促进银政担三方合作;2017 年起,伴随《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及其四项配套制度正式出台以及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落地,未来融资担保行业政策性的趋势已经愈发明显。
政策变迁反映了哪些信息?
从政策的走向来看,未来政策性担保公司作为行业发展主线的意味渐浓。风险暴露的同时也是政策修复的过程,监管层通过淡化盈利目标、强化担保公司政策性的导向,引导担保市场向准公共金融属性靠拢,部分能获取地方政府更多资本金支持的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资质将得到显著提升。
就目前的信用环境而言,低评级民企以及城投的再融资问题尚未有明显改观,融资担保公司的信用溢价能力依然突出,随着高低评级主体间融资状况进一步的分化,将倒逼低评级主体通过公开市场担保来改善外部的融资条件,未来对担保公司增信的诉求会更加强烈。
担保公司和担保债怎么看?我们认为省级担保公司作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的重要一环,潜在的担保效力正逐步得到强化,未来很可能获得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各省份料将产生至少一家 AAA 级担保公司(具体可参照我们前期的报告《如何看待融资担保债券?》)。对于市县一级的地方政府,根据财政部 50 号文,同样鼓励其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出资设立/参股担保公司为城投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站在当前时点,我们仍然看好融资担保公司的增信效果,建议积极看待政府性担保机构主导的担保债。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信用风险事件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