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信达生物-1801.HK-2021年中期业绩点评:收入维持强劲增长,商业化产品线不断扩充-210826

《中信证券-信达生物-1801.HK-2021年中期业绩点评:收入维持强劲增长,商业化产品线不断扩充-210826(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信达生物-1801.HK-2021年中期业绩点评:收入维持强劲增长,商业化产品线不断扩充-210826(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实现产品收入18.55亿元。 信迪利单抗肺癌及肝癌新适应症预计将参加今年医保谈判,国内销售峰值有望超80亿元。 六款产品处于临床后期,多款高潜力IO靶点进展领先。 毛利率显著提升,各项费用控制良好,现金流充沛,维持“买入”评级。 业绩符合预期,实现产品收入18.55亿元。 公司2021H1实现总收入19.42亿元,同比+97.3%,实现产品收入18.55亿元,同比+101.4%。 主要由于主导产品信迪利单抗的持续快速增长、三款类似药(利妥昔、贝伐珠、阿达木)以及2021年6月获批的FGFR抑制剂共同贡献。 其中信迪利单抗2021Q1、2021Q2单季度销售额均超过7亿元,贡献最大。 2021H1公司亏损11.75亿元,较去年同期6.08亿元有所提升,主要由于研发投入加大、汇兑损益(8767万元)及以股份为基础的酬金开支增多(4.11亿元)所致。 剔除汇兑损益及酬金开支,经调整后亏损为6.77亿元。 信迪利单抗肺癌及肝癌新适应症预计将参加今年医保谈判,国内销售峰值有望超80亿元。 2021年信迪利单抗用于非鳞状NSCLC和鳞状NSCLC一线治疗的两大肺癌适应症及肝癌一线治疗的适应症陆续获批,用于鳞状NSCLC的二线治疗有望年底前获批,进度国内领先。 信迪利2021年获批的三个大适应症都将参加今年的医保谈判,有望共同瓜分PD-1治疗肺癌和肝癌的广阔市场。 此外,预计2021年至2022年初,信迪利单抗的食管癌一线、EGFR阳性NSCLC二线及胃癌一线治疗适应症有望提交NDA申请。 整体而言,信迪利单抗在大适应症上研发进度都处于国内前列,有望在PD-1销售额上保持竞争优势。 我们预计信迪利单抗国内销售峰值有望超80亿元。 六款产品处于临床后期,多款高潜力IO靶点进展领先。 公司现有25个临床管线,其中5款已上市,6款处于临床III期或注册性临床阶段,包括BCR-ABL(预计年底获批)、PI3Kδ(预计2021年底至2022年初NDA)、BCMACART(预计2022年初NDA)、ROS1/NTRK、CTLA-4、PCSK9。 高潜力IO靶点中,公司CD47单抗针对MDS、AML适应症的1b期临床进行中、LAG-3单抗多瘤种1b期和2期临床即将开展、PD-L1/CD47双抗临床1期进行中,临床进展国内领先。 此外,公司非肿瘤管线涵盖自免、代谢、心血管和眼科,2021年至今取得重大进展,其中PCSK9单抗用于杂合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3期临床达到主要临床终点,OXM3用于肥胖适应症的1b期数据疗效显著,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1b期数据将于2021年IDF年会公布,市场潜力巨大。 海内外战略合作不断落地,全球化创新布局全面加速。 上半年公司在战略合作及全球化布局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战略合作方面:1)与葆元医药达成合作,在大中华地区共同开发及商业化ROS1/NTRK抑制剂;2)与亚盛医药达成合作,共同进行BCR-ABL抑制剂的商业推广,对利妥昔单抗、CD47单抗及Bcl-2抑制剂探索联合临床开发,以及对亚盛医药进行股权投资;3)与Synaffix签订协议,公司将快速推进一款同类最有潜力的ADC候选药物的开发。 全球化布局方面:1)信迪利单抗治疗一线非鳞非小肺癌的BLA获FDA受理;2)CD47家族、LAG-3家族、TIGIT家族等多款特异性管线处于全球开发进展领先地位;3)美国研发中心正式落成;4)科学顾问委员会成立,为早期药物发现及临床开发提供科学建议;5)国清院共有超50个临床前项目进行中,聚焦FIC和BIC品种开发。 毛利率显著提升,各项费用控制良好,现金流充沛。 产品毛利率87.3%,同比+7.4PCTs,主要由于不锈生物反应器自2020Q4投产后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研发投入10.42亿元,同比+29%,稳定的研发投入有力支持管线快速开发。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11.37亿元(占比产品收入61.3%),同比+154.66%(占比产品收入61.8%)。 公司持有现金流17.28亿美元,资金充沛,保障后续药物研发、潜在商业合作等顺利进行。 风险因素: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或研发失败风险;产品上市时间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药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公司是一家立足一体化发展并放眼全球的创新型药企,建立了抗体候选药物的发现、开发制造及商业化为一体的全面集成平台。 公司研发管线深厚,共拥有25个临床管线,其中5款获批上市,6款处于临床后期,并有50余款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管线产品市场空间且竞争优势明显。 结合2021年中报业绩,考虑到产品上市初期市场推广开支较大,调整2021/2022/2023年净利润至-15.73/-8.56/-1.15亿元(原-14.05/-8.07/-1.39亿元),使用绝对估值法通过DCF模型计算公司合理股权价值为1196.39亿港元,对应目标价82.0港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