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山东药玻-600529-2021年中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一类模制瓶大幅扩产-210827

《中信证券-山东药玻-600529-2021年中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一类模制瓶大幅扩产-210827(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山东药玻-600529-2021年中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一类模制瓶大幅扩产-210827(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主要品种销售增长较好,一类模制瓶产能有望达到10亿支。 毛利率同比有所下滑,未来有望逐步回升。 拟扩大预灌封产能至5.89亿支,中硼硅玻璃管已实现自产。 公司期间费用率大幅下降,经营性现金流有望逐步改善。 公司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公司2021H1实现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18.12亿、3.01亿、2.89亿元,同比+17.98%、+14.62%、+11.78%,其中2021Q2实现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8.86亿、1.45亿、1.38亿元,同比+14.32%、+14.31%、+9.51%。 公司2021H1利润端增速放缓主要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新会计准则下运输费用调整以及疫情影响下海运费上涨所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主要品种销售增长较好,一类模制瓶产能有望达到10亿支。 公司上半年主要产品销售均取得较好增长。 其中,一类模制瓶:销售1.5亿支,同比增长30%。 第五批带量采购中有不少抗生素注射剂品种采用使用一类模制瓶,根据草根调研,随着集采的落地和执行,公司已接到齐鲁制药、恒瑞医药等大型制药企业的订单,公司一类模制瓶有望迎来下一波放量。 公司此前一类模制瓶产能约3亿支,6-7月份已扩产至4-6亿支,目前公司药用包装材料产业园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已经开始投产,未来中硼硅模制瓶产能将达到10亿支左右,展示出对市场需求的强烈信心;棕色瓶:销售近14亿支,同比增长7.7%,权健事件对保健品市场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国外棕色瓶市场保持稳定;丁基胶塞类产品:销售27.5亿支,同比增长23%,胶塞产能已提升至60亿支,公司加大功能性胶塞产品的研发和销售,预计2021年丁基胶塞业务将实现快速增长;日化食品瓶类产品:销售12.25亿支,同比增长20.4%。 毛利率同比有所下滑,未来有望逐步回升。 公司2021H1毛利率30.39%,同比-7.05PCTs。 毛利率大幅下滑估计主要由于以下原因:1)煤炭、纯碱等原材料由于市场供给紧张,我们预计成本上涨约3000万元;2)由于人民币升值,汇兑损益影响1000多万利润;3)受疫情影响,海运费成本提升约3000万元。 我们预计原材料+汇兑损益+海运费合计上涨约7000万元,影响毛利率约4.6PCTs。 此外新会计准备的执行将运输费调整为营业成本,参考去年同期5546万元运费,我们预计影响毛利率约3.6PCTs。 随着上述不利因素的解除,公司毛利率有望逐步回升。 拟扩大预灌封产能至5.89亿支,中硼硅玻璃管已实现自产。 公司公告拟在一类管制瓶车间扩大预灌封产能,在2021-2023年期间,拟总投资9.3亿元,分批购置预灌封生产设备,计划2021/2022/2023/2024年预灌封产能分别达到0.68/0.98/3.92/5.89亿支。 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预灌封产能扩大,体现预灌封产品在公司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传统疫苗瓶可使用一类管制瓶、一类预灌封和一类模制瓶盛装,全球新冠疫苗的大规模接种催生一类玻璃瓶的庞大需求。 国内预灌封产能非常紧缺,除进口企业外,公司和威高的产能最大。 公司目前一类预灌封产能约5000万支,与一类模制瓶均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随着疫苗、单抗等领域迅速发展,预灌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公司未来扩产的预灌封产能有望逐步释放,成为业绩新增长点。 此外,公司中硼硅玻璃管已实现自产,相对于进口玻璃管具备绝对的成本优势,采购周期优势,在行业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一类管制瓶市场空间空阔,预计在后续集采中有望取得更大市场份额。 公司期间费用率大幅下降,经营性现金流情况良好。 公司2021H1管理、销售、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02%、1.98%、-0.08%,同比-1.45、-5.13、+0.96PCTs,整体期间费用率同比-5.64%,费用大幅下滑。 其中财务费用较去年同期+90.43%,增长较大,主要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损益减少,销售费用较去年同期-67.20%,主要由于新收入准则将运输费调整至营业成本。 2021H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89亿元,同比-7.43%。 风险因素。 一类玻璃瓶放量不达预期;上游原材料及环保成本上升。 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看好公司一类玻璃瓶的放量和毛利率的逐步回升,结合2021H1业绩,考虑到短期内海运费及原材料成本的因素对利润端的影响,调整2021-2023年EPS预测至1.15/1.44/1.77元(原预测1.18/1.52/1.92元)。 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1年37倍PE,对应目标价43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