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证券-中国平安系(一)之从不安分的中国平安-181023

《致富证券-中国平安系(一)之从不安分的中国平安-181023(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富证券-中国平安系(一)之从不安分的中国平安-181023(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中國平安的前身「平安保險公司」於1988 年5 月27 日成立,位於當時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前沿實驗室深圳蛇口工業區,成為中國第一家股份制商業保險公司,打破中國人保的行業壟斷。投資者可能認為現時貴為保險業龍頭的中國平安一路以來肯定受盡監管機構的呵護備至才有今天的局面。然而事實正好相反,貫穿平安三十年的歷史,集團始終處於行業的前沿,力求破格,經常受著監管機構的限制。
平安保險的成立經過並不平坦,甚至可以說是處處受阻。中國平安始創人馬明哲董事長早於1986年就有了成立商業保險公司的想法,可是申辦過程困難重重,被監管部門以條件不成熟兩次反對,馬明哲走訪於各主管部門,最後經過近兩年的波折,終於在1988 年3 月得到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成立。
新成立的平安保險並非就此一帆風順,而是仍要經常花很大氣力跟國家政策拉鋸角力。成立之初的平安保險只是一家區域性保險公司,業務僅局限在深圳特區,而且險種單一。最初的情況是,政府並不允許平安保險在沿海城市開辦分支機構,只能設立辦事處,而且處處被各地的保險同業排擠在外。直至1992 年,情況開始好轉,平安保險已完成東南沿海的設點布局,同年6 月4 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公司更名為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從一家地區性保險公司發展成全國性保險公司。同樣地,開業初期平安保險被政策限制不能進入盈利豐厚的汽車保險,尤其是平安的總部所在─深圳,就算中國人民銀行已批准平安開辦車險業務,當地市公安局仍然阻撓,經過逾年的爭取,於1993 年深圳市公安局終於同意平安開辦特區車險。
1992 年下半年,中國大陸出現了房地產及證券投資熱潮,大量銀行信貸資金進入股票市場,社會上瀰漫著亢奮的氣氛。大陸經濟過熱已然出現,擾亂了金融秩序。1993 年,政府正式提出要求銀行、證券、信託和保險必須“分業經營、分業管理”,明確各自的監管機構,大力整頓金融秩序。1995 年,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條例清楚列明“同一保險人不得同時兼營財產保險業務和人身保險業務”。全國最大保險公司,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為回應政策,樹立榜樣,於1998 年徹底的一分為四,經國務院批准撤銷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並由中國人保繼承財產保險業務;中國人壽繼承人身保險業務;中國再保險繼承再保險業務;中國保險繼承海外業務。
可是當時的中國平安業務不僅擁有壽險及財險,而且還有證券,更期望以後收購一家信託公司。馬明哲的理想經營模式是以保險為核心的綜合性金融集團控股模式,即一家控股集團控股財險、壽險、證券及信託等子公司,各子公司實現交叉銷售、信息共享、資源共享,控股集團則負責資源分配、績效評估及戰略規劃等重大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