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伟星新材-002372-行业承压,公司三季度增长仍稳健,现金牛特征显著-181027

《中泰证券-伟星新材-002372-行业承压,公司三季度增长仍稳健,现金牛特征显著-181027(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伟星新材-002372-行业承压,公司三季度增长仍稳健,现金牛特征显著-181027(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事件:伟星新材发布2018 年三季报,实现营收29.67 亿元,同比增长15.20%;归母净利 6.54 亿元,同比增长20.06%;扣非后归母净利为6.24亿元,同比增长21.10%。分季度来看,2018Q3 营收为10.80 亿元,同比增速为10.02%,归母净利为2.68 亿元,同比增长15.29%。同时,公司预计2018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0-30%,达到8.21-10.68 亿元。
零售端PPR 和PVC 增速放缓致单季度营收增速有所下滑,PE 依然保持相对较高增速。公司2018Q1-Q3 营收分别为6.63/12.24/10.80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17.5%/10.0%。其中,零售端PPR 和PVC 销售增速放缓,而用于工程的PE 管道依然保持相对较高增速。前者主要用于新房装修和二手房翻新,而其与地产竣工面积呈现较高相关性(2018 年1-9 月房屋竣工面积累积同比增速为-11.4%),随着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继续扩大(累计增速:2018 年7、8、9 月同比增长14.4%、15.9%和16.4%)以及地产开发商加速推盘,我们认为往后看地产竣工面积增速不需太悲观。伟星作为PPR管道龙头,具有强大的品牌、渠道和服务优势,市占率也将进一步提升。PE 管道主要用于自来水和燃气等工程,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依然维持相对较高增速(17 年公司PE 产品营收增速超过20%,我们预测前三季度依旧如此)。
公司成本有序传导,毛利率实现稳健增长。原油价格上涨驱动公司主要化工原材料等价格出现上涨,PPR 管材价格在合理范围内变动、PVC 和PE 等多采用成本加成法,公司2018 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47.30%,同比上涨0.4%,2018Q3 毛利率为49.48%,同比下滑0.55%。随着原材料价格稳定,以及考虑到伟星本身的定价权和成本传导能力,我们预计毛利率有望保持稳中有升。
销售和财务费用率下降致净利率创近五年来新高。得益于管控精细化,公司销售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下滑0.61%和0.25%至13.53%和-0.44%,管理费用率小幅提高0.04%至8.17%(管理费用包含研发费用,便于同比)。在三费率和税率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公司净利率同比增长0.89%至22.04%,创近五年新高。
现金牛特性依然显著。2018 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3 亿,同比增长2.3%,增幅小于营收增幅,主要是工程端PE 销售账期一般为3-6 月,我们预计截止到年底将陆续回款。
投资建议:
得益于多年来在品牌、渠道、服务等三方面的积累,我们认为公司在PPR零售领域的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1)塑料管涉及饮水安全和卫生,具有较强的消费属性,且由于其在总体家装费用中占比较低(塑料管材支出为1000~2000 元),另外作为家装隐蔽工程的重要一环,痛点相对较多;因此,在家装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更倾向于选择质量有保障、服务到位的产品。公司的PPR 产品质量过硬,多年深耕零售市场打造了较强品牌力。2)公司建立了一套扁平化的营销和管理模式,此模式能够让执行者有效执行公司决策管理思路,并对市场变化快速响应,具有较强的营销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3)伟星推出的“星管家”免费增值服务已成为行业标杆,通过“三免一告知”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产品真伪鉴定、高倍水压测试、拍摄录制管路走向图及讲解产品知识等,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粘性,且得益于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公司对下游经销商有更强的管控力,对于增值服务的质量有更好的把控。公司将借助以上优势在PPR零售业务中进一步完善版图+纵深发展:1)成熟市场渠道进一步下沉(浙江等地已经渗透到乡镇);2)近年加大新区域市场的拓展(西北、中部市场),且卓有成效,不断推进“星管家”和“双质保”联动,实现稳健发展。
工程和房地产市场多点开花: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新业务,2011 年开始布局“燃气事业部”,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利好、对于市政工程招标的透明化以及对产品质量的重视,都为伟星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机遇。17 年公司PE 产品营收增速超过PPR,达到23.80%。另外,公司不断完善房产工程业务模式,积极应对房地产行业新挑战。
防水、净水新产品上市,建立家装隐蔽工程完整生命线:净水和防水两大家装隐蔽工程新业务稳步推进(目前华东地区防水试点情况推进良好,净水器销售也呈现稳健增长),未来有望借助零售渠道和服务、品牌优势切入并拓展市场,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活力。
我们预计公司2018-2019 年实现归母净利9.9 和11.8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18 和15 倍;考虑到公司高ROIC 和高股息率,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房地产销售超预期下滑;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