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点评:转型阵痛袭扰债市-210827

《上海证券-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点评:转型阵痛袭扰债市-210827(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证券-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点评:转型阵痛袭扰债市-210827(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摘要监管再出重拳,推动以摊余成本计价理财产品向净值化产品转型,并且时间要求紧迫。 摊余成本法与公允价值计量法最大的区别在于产品净值的波动会明显降低,对于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尤其是过去已经习惯刚兑的投资者更具吸引力。 但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的临近,净值化转型已将进入收官冲刺阶段。 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滥用摊余成本法的情况。 7月银保监会还开出了“净值型理财产品估值方法使用不准确”的罚单,这或许也是此次监管整改超预期提速的诱因。 短期来看,由于此类摊余成本计量产品多投资于银行永续债、银行二级资本债、私募债、ABS等,因此消息一出,立马引发了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的抛盘。 而由于今年债券牛市的持续上涨,摊余成本计量产品一旦转化为公允价值计量,将出现明显的浮盈,此时的抛售机构获利了结的动机也在其中。 另外净值化转型后此类产品波动势必加大,对于投资此类产品本来风险偏好就偏低的投资者而言或许会引发赎回的压力。 而每当面临赎回压力时,流动性较好的利率债首当其冲,将面临抛售。 因此无论是未来可能产生的赎回压力影响还是为提前应对赎回压力的抛压而选择止盈,因此整个利率债市场的也受到了牵连,利率上行以及国债期货的大跌。 而为降低波动缩短久期,中长端利率压力更大。 并且随着过渡期即将结束,监管的冲击对于市场的干扰也将上升。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低波动低风险产品的减少与退出也将培养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逐步提升,银行也会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稳定投资理念,净值化产品是大势所趋,也是未来的主流产品。 从目前理财产品的投资结构来看,债券仍然占据了大半江山,也就是说理财对于债券的需求仍然长期存在,同时也更加考验机构如何在净值化趋势下为投资者提供稳健的收益。 对于此次具体如何执行,以及执行的严格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尤其对于二级资本债需求的减少将大大影响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尤其对于中小银行。 在降成本的关键阶段,政策导向是要继续推进银行资本补充工作,提高银行投放信贷能力。 一旦此次监管间接增加了银行资本补充难度,或者引发市场剧烈波动,流动性风险上升,在“防风险”的大背景下不排除有政策放松的可能。 但这一关转型阵痛还是需要市场承受,只是看政策的执行是缓和还是激烈。 风险提示监管严格执行引发市场超预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