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泰证券-建筑材料行业周报:赶工需求+限产促水泥价格延续增长;PPI生产资料各环节出现分化-181110

上传日期:2018-11-12 14:43:25 / 研报作者:张琰 / 分享者:1005690
研报附件
中泰证券-建筑材料行业周报:赶工需求+限产促水泥价格延续增长;PPI生产资料各环节出现分化-181110.pdf
大小:295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泰证券-建筑材料行业周报:赶工需求+限产促水泥价格延续增长;PPI生产资料各环节出现分化-181110

中泰证券-建筑材料行业周报:赶工需求+限产促水泥价格延续增长;PPI生产资料各环节出现分化-181110
文本预览:

《中泰证券-建筑材料行业周报:赶工需求+限产促水泥价格延续增长;PPI生产资料各环节出现分化-181110(2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建筑材料行业周报:赶工需求+限产促水泥价格延续增长;PPI生产资料各环节出现分化-181110(20页).pdf(2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热点聚焦:
        南方区域限产力度加强叠加需求仍旺,促水泥价格延续上扬。而从下游需求看,11  月份水泥需求仍然延续强势。主流企业出货量水平徘徊在历史新高附近,地产项目和工程均有一定赶工迹象。从已经公布的北方限产文件来看,当前环保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放松迹象,而是根据具体区域的情况进行了停产工作的细化,限产整体力度仍然较强。然而环保对南方地区的压力在上半年就已经初现端倪(例如安徽芜湖在六月因为空气质量控制出现的临时停产),长三角《打响三年蓝天保卫战》则首次给与了相关区域执行秋冬季限产的行政依据和具体操作指引,从边际上看南方地区的产能约束可以说是加强的。
        而上周安徽、浙江、江苏等地的首轮秋冬季限产展开的时点超过了市场预期,我们整理了区域内已经公布停产的熟料产线列表如下,根据停产的情况来看,不考虑后续新停影响的熟料产能已经达到江浙沪皖月总产能的  4.7%,受此影响长三角熟料水泥大涨  50  元/吨,涨幅较市场预期为高。而后续区域仍然面临更多的临时停产,后续价格表现可能会持续超过预期,我们认为将一定程度增厚区域龙头企业的业绩。
        各环节  PPI  出现罕见分化。从历史上看,在  PPI  的回落通道中,从降幅来看上游采掘业环节>原材料环节>加工工业环节,越靠近上游弹性越大。然而今年由于供给侧改革的力度仍然较强,在  PPI  出现拐头向下后,上游环节由于严控产能仍然体现出了较强的价格韧性,这在历史上都是较为罕见的;意味着需求开始走弱,但传统产业链条利润仍然在向上游聚集。而未来随着需求持续回落,当前链条的利润分配模式是否能得以延续值得思考。
        短期关注价格趋势,长期关注资产价值。外部环境仍纷繁复杂,稳内需的重要性明显。“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迫切性,叠加当前不稳定的外部环境,发挥传统动能的造血作用可以说是无法避免的手段。但是大放水的可能性同样是是较小的,而“大水漫灌”的效果也必然会相比历史上大打折扣。因而我们并不对需求总量过分乐观,但也不过分悲观。近期仍然建议关注价格确定性持续增强的南方区域的水泥(海螺水泥、华新水泥),而成长板块如玻纤(中国巨石、中材科技、长海股份)、石英玻璃(菲利华)等的整体长逻辑仍然是比较通顺的,部分股价出现明显回调甚至接近净资产水平反而是中长期的配置的较好介入时机;处于地产链条后周期的企业展望明年存在一定压力,但是同样也能够寻找到长期来看资产与价格能够较好匹配的时点。
        行业观点:
        水泥:随着华东限产升级和采暖季,全国水泥价格本周环比继续上涨1%。长江流域水泥市场旺季“更旺”已经拉开序幕。而后期安徽、浙江、江苏等地因为环保而扩大范围的错峰停产可能会对产能端形成持续压力。
        如何看待当前的水泥龙头?
        短期而言,在限产预期逐渐明朗的情况下,叠加当前较低库存水平,企业对后续偏紧的供需关系已经开始有所应对措施,沿江熟料开始涨价,部分区域粉磨企业也开始出现提前囤货的迹象;本周水泥价格延续较高涨幅。我们仍然认为南方的水泥价格趋势仍然向上,在上市公司普遍增速降速的情况下,海螺水泥等企业仍然是短期盈利确定性最高的品种。
        展望明年,市场普遍担忧的问题很明显,地产需求降温,市场普遍担忧是否明年水泥需求会出现明显的下滑导致业绩缺乏支撑。虽然从当前的投资、新开工、施工数据而言,整体需求仍然具备较强韧性,我们认为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整体水泥行业的盈利在高位维持稳定的确定性仍然很高。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经济降速压力开始明显体现,短期市场对需求的担忧在政策未见明显放松的基础上,较难得到扭转,对估值的压制会比较明显。因而近期水泥股虽然业绩普遍超预期但是股价却出现下跌,主要是短期获利资金(今年以来超额收益非常明显)基于明年的不确定性,选择获利了结。同时若下游需求持续走弱,当前产业链条利润分割的模式是否能得以维持同样值得思考。
        我们理解市场的担忧,但是同样认为,当前是海螺等水泥龙头企业的资金结构重要的转变期,近  2-3  年追求供给侧驱动带来  ROE  回升的资金会逐渐撤出,而对于投资时长不敏感、追求长期行业格局趋势确定性的和资金则会越来越多。长期而言,海螺水泥的确定性是比较高的。从海螺的预期  HPR(Holding  Period  Return)来看,我们认为随着行业需求进入下行通道,实质性的产能去化能够得到推进,海螺作为行业绝对龙头将明显受益于集中的提升。当前海螺的所有者权益超过  1000  亿,PB1.6X,预期全年盈利  300  亿,预期当前股息率  7%,即便从悲观角度看,行业盈利中枢回落到  2015  年最差的时候,海螺也有望达到  100  亿以上的盈利,而未来经历过一轮周期之后的海螺,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盈利能力仍将回到较高水平;同时公司也在逐渐加强分红比例。长期投资者在整个持有周期能够享受到较为稳定的股息收益回报、以及海螺作为龙头的二次成长红利。  
        简而言之,海螺的资产价值在存量时代将会被逐渐挖掘,短期投资者当前可以博弈四季度水泥价格弹性,而悲观的宏观预期是长期投资者挖掘确定性价值、布局长远的好时机。    
        玻璃:我们近期走访了玻璃行业。环比来看库存延续低位运行。往后看供给端,北方环保仍然较为严格,撇开排污许可证可能带来的行政化干预,2010  年之后的点火高峰仍然预示着玻璃行业即将迎来的冷修高峰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较高的盈利中枢仍然在继续刺激停产冷修企业复产,而即将进入冷修企业也会通过热修等手段去延后冷修,这是供给端短期存在的不确定性。  
        而从需求端看,上半年以来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竣工面积间出现了近年来明显的剪刀差,而当前地产企业在相对紧的政策环境下,加速周转的意愿变强。因而我们看到上半年的销售和新开工端的数据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库存则持续呈现去化。因而我们认为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地产企业的竣工情况有得到回补的可能性,从而提振玻璃需求。9  月玻璃产量同比增长  3.6%,持续回暖。
        年初市场对于玻璃行业较高的预期已经逐渐被消化,估值逐渐同盈利匹配。若后续供需边际能够持续向好,行业有望体现出弹性。
        中期维度看,我们仍然建议重视当前供需紧平衡的现状和后续需求存在的回暖可能。地产库存持续两年的去化,叠加竣工面积增速和新开工、销售增速之间出现罕见的剪刀差预示着补库存有一定空间。我们认为玻璃的供需两端均有向好的趋势,而这一时点后续的需求将是弹性的重要来源。推荐旗滨集团,作为行业内龙头,公司近年成本和产品结构加速改善,而随着冷修产线的复产,下班年销量环比将有所提升,有效支撑全年盈利稳定增长。同时股息率也进入较为有吸引力的区间。
        玻纤:需求稳增,成长趋势不改,龙头技术和成本优势明显,推荐中国巨石    
        下半年玻纤产线变动情况:中国巨石第一条  15  万吨智能制造产线已于2018  年  8  月  21  日点火;重庆国际  F05  线  5  万吨改  10  万吨合股纱技改项目已于  2018  年  8  月  15  日点火;光远新材第一条  5  万吨电子纱项目于2018  年  8  月  9  日点火。
        玻纤作为替代性材料,近年在全球经济回暖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大潮中,整体需求增长明显。风电行业回暖趋势明显、汽车轻量化领域的渗透率将逐渐提高、电子纱下游覆铜板领域订单饱满,我们预计玻纤需求在  2018  及未来几年仍然将维持稳定增长。
        汽车轻量化用热塑玻纤纱方面:热塑复材行业增速超过  11%,市场空间广阔。2016  年,我国热塑性复合材料产量为  196.5  万吨,同比增长11.39%,占国内纤维复合材料制品行业总产量的  42.5%。Global  Market  Insights,Inc.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汽车复合材料市场总值到  2024  年将达到  240  亿美元。热塑复材的增长将推动热塑玻纤纱的需求。
        风电方面:据行业统计,2018  年  1-9  月,全国新增风电并网容量  1261万千瓦,同比增长  30%,到  9  月底累计风电并网容量达到  1.76  亿千瓦;1-9  月,全国风电发电量  267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6%;平均利用小时数  1565  小时,同比增加  178  小时;1-9  月,全国弃风电量  222  亿千瓦时,同比减少  74  亿千瓦时。
        从供给端看,持续数年的高盈利确实刺激了一定程度的产能新增,但新一轮产能投放来自主流大企业(巨石、泰玻和重庆国际等),中高端占比较高(集中在热塑、风电等中高端领域),小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壁垒竞争力较差。需求的稳定增长和行业壁垒的显现将使得产能冲击的力度相比上个周期有所减弱。从行业需求来看,热塑型产品增速较高,近几年巨石和泰玻此领域的销售增速均超过  30%。且由于认证周期较长,用户粘性较高,新进入者很难抢占市场,我们预计三大家的产能增加将被新增需求逐步消化。中低端产能来讲,重庆三磊、江西元源等新进入者由于技术积累和资金相对紧张的问题实际产销情况不及预期。
        中国巨石将进一步凭借自身积累多年的技术、资金、资源等优势,增强市占率和综合竞争力,在产业升级和“走出去”的大潮中,拥有一席之地:1)产能稳步释放确保销量稳增长;2)产品结构高端(中高端占比接近  70%),且新增产能中高端占比更高,强大的客户产品需求响应能力促进客户稳定性;3)公司成本优势明显,随着所有老线完成冷修技改以及智能制造产线投出,成本优势将继续保持;4)公司近年来持续进行海外扩张,亮剑全球,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我们预计美国产线将于年底投产,以外供外将进一步避免贸易摩擦的影响。
        新材料:半导体石英耗材龙头迎来新时代,菲利华前三季度盈利增速约50%左右,刨除所得税率调整的影响,我们发现其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超过  36%,延续高增势,对应  18、19  年  PE  为  26  和  18  倍,持续推荐菲利华。
        公司是国内石英玻璃行业龙头,在半导体、光通信、航天航空等领域技术优势明显:1)在半导体领域,公司是国内唯一获得主要半导体设备商(东京电子、应材、Lam)认证的石英材料供应商;2)在航天航空领域,公司是全球少数具有石英纤维量产能力的制造商之一,具有军方供货资质;3)在光通信领域,公司可提供绝大部分石英玻璃辅材器件
        下游景气均向上:全球石英玻璃市场规模接近  250  亿,半导体和光纤应用占比分别为  65%和  14%左右。1)全球半导体进入景气周期,半导体石英需求量年增长有望达  15%。2)5G  提升光纤景气:按照  2020年  5G  商用,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光纤需求年复合增长率为  25%,2018年同比增长超过  20%。3)国防装备升级加民用拓展,推动石英纤维复合材料稳步增长。
        半导体领域进口替代空间大:三大主业景气均向上,军工和光纤稳定增长,半导体加速增长(2017  年半导体业务营收增速为  46%,2018  年上半年营收增速  50%),随着半导体产业链向国内迅速转移,公司作为研发和技术龙头,产品质量和工艺稳定性已获得国际主流设备商的资质认证,而且相对海外竞争对手具有成本和本地化服务优势,有望加速实现进口替代。
        品牌建材:雨虹、北新和伟星陆续公布了对消费建材的投资我们建议看清长期的趋势,与时间为友,与强者为伴。长期看好北新建材、伟星新材、东方雨虹和帝欧家居,短期部分龙头因为原材料成本上升可能面临一定盈利能力下滑的压力,但是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过程中成本的转嫁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推荐的消费建材类公司的成长性不仅源于细分行业市场规模的平稳增长,更来源于作为各细分行业龙头的内生增长带来的市占率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2B  端:地产商集中度和精装房比例的双重提升使龙头地产商具有更强的采购话语权,具备工程端优势且深度绑定的品牌建材企业将持续受益;
        2)2C  端:存量房的二次装修和消费升级带来的新增需求以及相对较小的单客消费金额使消费者更加看重品牌和服务;
        3)矿产资源紧缺叠加环保趋严,进一步淘汰资源储备不足的小企业,以及环保不达标的石膏板、瓷砖和防水材料企业。  
        除北新建材以外,其他装饰建材龙头公司市占率不高,具备“大行业,小公司”特点,随着地产集中度提升、消费升级以及环保趋严影响,龙头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  
        风险提示:房地产、基建投资低于预期,宏观经济大幅下滑,供给侧改革    不及预期、政策变动的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