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器械集采不悲观,可能开启化学发光新一轮景气周期-210829

上传日期:2021-08-29 20:54:38 / 研报作者:陈竹刘泽序宋硕 / 分享者:1005690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器械集采不悲观,可能开启化学发光新一轮景气周期-210829.pdf
大小:733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器械集采不悲观,可能开启化学发光新一轮景气周期-210829

中信证券-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器械集采不悲观,可能开启化学发光新一轮景气周期-210829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器械集采不悲观,可能开启化学发光新一轮景气周期-210829(3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器械集采不悲观,可能开启化学发光新一轮景气周期-210829(33页).pdf(3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上周安徽省公布了IVD与冠脉球囊集中带量采购结果。

我们认为不必悲观。

政策推动进口替代,加速具有性价比优势、持续创新力的国产优秀企业脱颖而出。

由于进口品牌市场份额大,降价压力更大,如果进口放弃入围或议价,将给国产品牌创造提升市占率的机会。

长远看,控费降本将加速具备性价比优势、持续创新力的国产优秀企业脱颖而出。

▍近期,安徽医疗器械动作频频,我们认为,不必悲观。

安徽IVD集采:可能开启化学发光新一轮景气周期。

8月27日晚间,安徽IVD集采结果公布:1)价:虽然没有公布价,但本次集采本质上还是阳光采购,我们认为价格降幅可能较为乐观。

仿制药带量采购价格降幅较大,原因是将仿制药的价量体系从“价高反而量大”变革为“价低才能量大”,但本次安徽IVD集采,每个企业的谈判量是该企业去年销量的80%,并且标外用量由医院自主决定采购,没有形成“价低才能量大”的机制。

从结果看,外资弃标率较高,内资大部分接受谈判价,我们认为可能最终的谈判价低于外资出厂价,但高于内资出厂价,价格降幅可能较为乐观。

2)量:谈判成功企业有望提高市占率。

本次集采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带量采购,还存在大量的标外用量,并且由医院自主决定采购,但对于没有谈判成功企业的品种将纳入备案交易目录,并进行重点监测,谈判成功企业有望借此提高市占率。

四大巨头之中的罗氏和贝克曼,两家在化学发光领域合计市占率接近50%,这将为谈判成功企业留下空间。

3)部分头部企业弃标:化学发光的头部企业罗氏、贝克曼、安图弃标,我们认为,可能是为了稳定全国价格体系。

▍安徽IVD集采可能开启国产化学发光行业新一轮景气周期。

时至今日,我国化学发光产业共经历了两个时代,IVD集采有望驱动进入第三个时代,开启新一轮景气周期:1)2011-2019年:普及时代。

自2011年新产业推出国产第一台化学发光仪器,我国化学发光企业如雨后春笋。

这个时候,国产企业享受二级医院化学发光产品和三级医院创新检测项目普及红利,行业景气度较高,各类企业化学发光业务均实现较高增长。

2)2019-2021年:国产内部替代时代。

截至2018年底,我国二级医院化学发光产品完成普及,并且第一批国产仪器迎来了更新换代的时刻,此时内资企业之间开始出现分化。

国产头部企业依靠“在三级医院进口替代,在二级医院替代其他内资”,业绩持续较高增长,但国内尾部企业增长明显降速,甚至退出市场。

3)2021年以后:进口替代时代。

2021年之前,国产企业在三级医院进口替代速度较为缓慢,虽然在三级医院铺设了大量仪器,但是并非主力设备,所以试剂收入仍然主要来源于二级医院。

三级医院占到化学发光检测量的70%,仍然是几乎被外资垄断的蓝海市场,安徽IVD集采后,随着罗氏和贝克曼的放弃谈判,国产企业有望加速在三级医院进口替代,行业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

国产IVD龙头迈瑞医疗和新产业有多个项目谈判成功,相对受益此次集采,后续业绩值得期待。

▍安徽省冠脉球囊集采:国产龙头市占率有望提升。

8月25日安徽省医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公示冠脉扩张球囊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

本次安徽省带量采购采用综合评审的方式确定中选企业,首先进行技术标评审,按参与产品数及技术评审综合得分排序淘汰部分得分较低的企业;技术标入围后进入商务标评审,根据报价从高到低进行淘汰。

在分量上,医疗机构报送需求的产品若未中选,其意向采购量将作为其所在组的待分配量,该组第一中选产品(即商务标评审中报价最低的产品)将首先获得不少于20%的待分配量。

▍拟中选价格相对合理,国产龙头企业有望提升市场份额。

根据拟中选结果,预扩、后扩球囊各有13家企业中选,各中选产品的拟中选价均在400元以下,预扩与后扩的平均拟中选价格分别为306元和296元,与国产产品出厂价格水平相近。

以参考价(预扩537元/个、后扩440元/个)为基准,计算出各组降幅情况,安徽省预扩和后扩球囊平均降幅分别为43.06%和32.81%,最高降幅分别为60.89%和50.91%。

根据惠泰医疗公司招股说明书,2020年惠泰医疗在湖北以及黔渝琼省际球囊集采中标后,虽然出厂价格下降35-40%,但销售量分别上升317%与830%,整体市场份额明显提升。

▍冠脉球囊集采的外部时机相对成熟。

据Frost&Sullivan数据(转引自惠泰医疗公司招股说明书),2019年我国血管介入类医疗器械(不含支架)市场规模达107.4亿元。

其中冠脉球囊国产化比率约40%左右,进口替代程度已经相对比较高,属于血管介入类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程度第二高。

冠脉支架已基本完成进口替代,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已达到了70%。

此次安徽省公布集采结果后,全国冠脉球囊集采覆盖范围已达到22个省、4个直辖市以及5个自治区。

▍政策推动进口替代,加速具有性价比优势、持续创新力的国产优秀企业脱颖而出。

由于进口品牌市场份额大,降价压力更大,如果进口放弃入围或议价,将给国产品牌创造提升市占率的机会。

长远看,控费降本将加速具备性价比优势、持续创新力的国产优秀企业脱颖而出。

我们看到优秀的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正持续高端化、国际化、平台化,针对本次IVD和冠脉球囊集采,建议关注内窥镜(迈瑞医疗、海泰新光、开立医疗)、自动发药机(健麾信息、艾隆科技)、平板探测器(奕瑞科技、康众医疗)、高端耗材(惠泰医疗等)、化学发光(迈瑞医疗、新产业、安图生物)等。

▍市场回顾: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上涨0.70%,跑输沪深300指数0.51pcts,医药流通跌幅最大。

当前,医药板块2021年预测市盈率约36倍,融资余额占自由流通市值下降至4.22%。

本周A股医药板块,合计增持1.29亿元,合计减持24.64亿元;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10.54亿元。

▍风险因素:新药研发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药品招标降价风险、个股业绩不达预期风险。

▍投资策略。

对于医药行业整体,建议关注:1)研发管线丰富的龙头药企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翰森制药、石药集团和以创新研发为驱动的制药公司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2)直接受益创新审评和进口替代的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乐普医疗、惠泰医疗等;3)“卖水者”逻辑下的药明康德、山东药玻和九洲药业等;4)医疗服务及商业药店领域的爱尔眼科、锦欣医疗、海吉亚、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和一心堂等;5)精准医疗大发展下的金域医学、艾德生物等;6)疫苗产业链上的智飞生物、康希诺生物(H)、沃森生物、康泰生物、华兰生物等;7)消费升级趋势下的大健康消费龙头企业云南白药、片仔癀等。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