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银国际-银行行业央行10月份金融数据点评:企业融资乏力致信贷低于预期,社融增速继续下行-181114

上传日期:2018-11-14 15:55:37 / 研报作者:励雅敏2019年水晶球银行最佳分析师第1名
袁喆奇
/ 分享者:1002694
研报附件
中银国际-银行行业央行10月份金融数据点评:企业融资乏力致信贷低于预期,社融增速继续下行-181114.pdf
大小:526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银国际-银行行业央行10月份金融数据点评:企业融资乏力致信贷低于预期,社融增速继续下行-181114

中银国际-银行行业央行10月份金融数据点评:企业融资乏力致信贷低于预期,社融增速继续下行-181114
文本预览:

《中银国际-银行行业央行10月份金融数据点评:企业融资乏力致信贷低于预期,社融增速继续下行-181114(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国际-银行行业央行10月份金融数据点评:企业融资乏力致信贷低于预期,社融增速继续下行-181114(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央行公布10月金融数据,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包括非银贷款)6,970亿,较去年同期多增338  亿,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13.1%,较9  月下降0.1个百分点;新增社融7,288  亿,同比少增4,716  亿,社融余额同比增10.2%,同口径下社融增速较9  月下降0.4  个百分点;M2  同比增长8.0%,增速环比下降0.3  个百分点。
        企业融资乏力致信贷低于预期,信贷结构继续向零售倾斜
        10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970  亿,低于我们预期(8,000  亿),主要受企业一般信贷投放(不包含票据)拖累,10  月仅新增439  亿,其中短期贷款负增1,134  亿,反映了企业信贷需求疲软;中长期贷款新增1,429  亿,较去年同期少增1,021亿,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再投资需求较弱及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加码平台融资受限,后续需进一步观察中长期信贷表现。居民端贷款仍是银行信贷投放主力,当月新增5,636  亿。展望11  月,我们预计新增信贷规模约为1  万亿。
        表外融资稳步压降,社融增速继续下行
        新口径下10  月新增社融7,288  亿,同比少增4,716  亿;还原口径后(扣除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868  亿),社融新增6,420  亿,同比少增4,269  亿,同比增速较9  月下降0.4  个百分点至9.3%。10  月社融增速的下行依然受表外融资规模压降影响,10  月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承兑汇票共负增2,675  亿,但从表外融资的边际变化来看,压降速度趋缓。直接融资方面,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规模分别为1,381  亿/176  亿,同比少增101  亿/425  亿。考虑到表外融资规模的继续压降,我们认为11  月社融增速将维持低位,但下行幅度有限,预计11  月社融增量(不考虑地方政府专项债)约为0.9-1.0  万亿。
        企业存款增长承压,税收政策调整影响财政存款
        10  月新增人民币存款3,535  亿,较去年同期少增7,026  亿,主因企业存款以及财政存款的同比少增。10  月企业存款下降6,004  亿,同比多降6,130  亿。此外,10  月个税起征点的提升以及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速的下行影响财政存款表现,当月财政存款新增5,819  亿,同比少增4,681  亿。居民存款季节性回落,下降3,347  亿,但较去年同期少降4,705  亿,反映了银行揽储力度的加大。非银存款新增5,296  亿,同比多增639  亿。10  月M2  增速为8.0%,较9  月下降0.3  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在宽信用与积极政策刺激下,未来M2  增速基本保持稳定。
        投资建议:
        在国内经济存下行压力背景下多项政策出台助力企业融资,但政策传导机制存阻滞,拖累企业信贷表现,10  月信贷增量低于预期。目前银行板块估值对应18  年0.85xPB,考虑到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悲观预期的加重,短期内估值存在调整压力,但当前板块估值对应隐含不良率超12%,下行空间有限,后续仍需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个股我们推荐边际改善显著的上海银行、光大银行,业务稳健的大行和招商银行。
        风险提示:
        经济下行导致资产质量恶化超预期、中美贸易进一步升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