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证券-震安科技-300767-费用大幅前置蓄力未来扩张,立法即将执行打开广阔空间-210829

《太平洋证券-震安科技-300767-费用大幅前置蓄力未来扩张,立法即将执行打开广阔空间-210829(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平洋证券-震安科技-300767-费用大幅前置蓄力未来扩张,立法即将执行打开广阔空间-210829(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中报: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31,944,766.79元,同比增长19.29%,实现归母净利润65,408,880.53元,同比下降29.6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0,514,446.95元,同比下降16.61%。 点评:今年原材料大幅涨价的背景下,二季度毛利率环比改善。 今年上半年毛利率46.6%,较一季度高0.69pct,主要原因为二季度毛利率环比改善1.26pct,若考虑会计准则调整,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将销售费用中的运输费和检测费调整至营业成本中,假设该部分占营收的4-5%,二季度实际毛利率将在51.17-52.17%之间,较去年同期仅是略有下滑,或因公司经历多年研发的累计,经营效益不断提升而带来的。 为扩产蓄力,费用大幅前置等原因,导致当期净利润下滑。 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速19.29%,已呈现出满产收入的状态,而扣非净利润6051.44万,较去年同期的7256.81下降了1205.37万,约16.61%。 从费用来看,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5103.27、2352.46、573.64万元,其中Q2分别为2354.56、1405.04、311.84万,而Q2与去年同期相比产能水平相当,今年Q2在会计准则变更而导致销售费用降低的情况下,较去年Q2相比,此三项费用仍然高出1090万左右。 从上半年费用细分项来看:1)管理费用中各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股权激励行权费增加233.18万(占变化金额的35%)较为显著,固定资产增加产能相应折旧费导致折旧费、摊销费增加137.46万(+88.89%),业务招待费增加136.50万(+142.95%)或因业务加速开拓所致,同时母公司与合并利润表之间存在495万的管理费用差额,或因河北子公司运营初期的背景下管理费用增加所致。 2)销售费用中增加较为显著的为市场推广费增加1762(+129.20%),一方面市场开拓加速,另一方面去年疫情下该项费用基数相对较低,职工薪酬增加492.52万,或因市场立法扩容的预期下,提前增加销售人手所致。 3)研发费用增加218.65万(+61.60%),投向28项产品相关技术研发。 随着未来公司产能迅速扩张,费用与产值逐步匹配,业绩有望迎来爆发增长。 抗震立法9月1日即将执行,范围扩大、要求提高、执行严格,龙头优势更加凸显。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已正式发布,要求9月1日执行,不仅将范围扩大至“两区”“八类”,同时强调建筑在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即不只是“不倒”,而是能够正常使用,例如达到学校能正常上课等要求。 此外,强调减隔震装置唯一编码制,建设、设计、施工、生产、检测每个环节均追溯相关责任,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及抗震性能鉴定单位更是要求违规严重者终身禁业。 因此立法内容不但反应我国明确要求建筑抗震能力提高的态度,同时对于产品不合格、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也严格规避,公司作为龙头公司,在安全储备方面的技术优势将更加凸显,在市场未来20倍扩张预期的同时,公司也有望凭借自身快速的产能扩张以及高标准的产品技术更加快速地打开市场。 投资建议:减隔震技术为柔性抗震技术,是扩内需、提质量、利国利民的确定方向,日本等发达国家多年来应用效果良好,是抗震领域的强效“疫苗”,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防灾减灾重视度日益提升,是确定性高的发展方向,且正在高速成长期,减隔震有望成“双循环”的重要赛道。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已正式发布,“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减隔震技术应用能够降低钢材水泥用量,有望成为建筑业减排有效抓手,减隔震空间有望看到1000亿以上。 同时行业本就处于高速发展期,立法只是加速器,公司作为绝对龙头,被工信部评为“单项冠军”,竞争实力凸显,具备更高附加值,上升空间较大。 预计21-23年EPS分别为0.97/3.29/8.27,对应PE分别为87.18/25.84/10.27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执行不及预期,基建投资大幅下滑,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