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证券-中国化学-601117-碳中和解决方案提供商-210829

《华安证券-中国化学-601117-碳中和解决方案提供商-210829(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安证券-中国化学-601117-碳中和解决方案提供商-210829(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描述:8月29日,公司公告2021年半年报。 据公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59.15亿元,同比增长53.08%;归母净利润19.32亿元,同比增长33.7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7.80亿元,同比增长26.41%;加权平均ROE为5.25,同比提高0.79个百分点。 多板块发力,上半年营收利润斩获同期历史最佳。 化学工程板块:2021H1实现收入436.03亿元,同比增长55.37%,占总收入的78.39%,占比同比增长1.24个百分点,毛利率10.23%,同比减少3.06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公司承揽任务和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加大,精心筹划组织施工,特别是波罗的海项目的顺利推进,导致收入、成本同比增长。 基础设施板块:2021H1实现收入64.41亿元,同比增长21.73%,占总收入的11.58%,实现毛利4.72亿元,同比增长18.35%,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司的基础设施业务在上半年顺利开展,多个项目稳步推进所致。 毛利率7.32%,同比减少0.21个百分点。 环境治理:2021H1实现收入5.77亿元,同比增长91.02%,占总收入的1.04%,占比同比增长0.21个百分点。 毛利率9.72%,同比增加2.76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是公司部分新开工项目进入施工高峰期所致。 实业:2021H1实现收入31.45亿元,同比增长70.17%,占总收入的5.65%,占比同比增长0.57个百分点。 毛利率15.78%,同比增加5.95个百分点。 其中,天辰耀隆毛利率12.71%,同比增加9.81个百分点;印尼电站毛利率36.75%,同比增加5.27个百分点。 收入增长主要原因是天辰耀隆的产品市场价格上涨,同时销量增加。 现代服务业:2021H1实现收入18.59亿元,同比增长113.81%,占总收入的3.34%,占比同比增长0.95个百分点。 公司经营情况持续稳步向好。 2021年上半年公司新签合同1318.62亿元,同比增长44.93%。 从业务领域看,新签化学工程合同额929.89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70.52%,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8.88个百分点。 新签基础设施合同额283.96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21.53%,占比较去年同期上升了4.42个百分点。 公司是“双碳”解决方案的集大成者,碳中和时代公司可期。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公司早有技术布局。 围绕“源头减碳、过程降碳、尾端固碳”,在各环节通过技术创新助力实现“双碳”。 碳补集:2021年6月25日,子公司十四建设公司承建的国内最大规模燃煤电厂碳补集示范工程——国华锦能CCUS项目正式投入运营。 15万吨/年CO2补集示范工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全球设计性能指标最优的CO2补集利用项目。 可以应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固碳:2021年7月下旬,东华科技与美国空气化工产品公司(简称“AP公司”)签订了美国二氧化碳干重整项目工艺包开发与工程设计合同。 项目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采用高潞空气的干重整技术,以二氧化碳、天然气为原料生成富一氧化碳合成气。 高潞空气的干重整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项目将成为此项技术转化的第一个工业化应用案例,将给公司在“碳中和”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2021年8月10日,煤化工巨头宝丰能源发布公告,拟通过参与定增加强双方战略合作关系,全面开展双方在装备、技术、工艺方面的合作,助力宝丰从源头治理“碳排放”,早日实现“碳中和”。 氢能:子公司中国五环在固废气化制氢、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和生物质制氢等领域有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和世界领先的技术优势。 2017年,中国五环与武汉氢阳能源有限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在常温常压有机液态储氢材料技术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 全球首套年产1000吨常温常压有机液态储氢材料试验装置和加氢/脱氢催化剂生产线已于2019年建成投产。 2020年,中国五环作为EPC总承包开建世界首套大规模工业化常温常压液态储氢材料生产装置——10000吨/年储油项目。 2020年子公司十一建设公司承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解水制氢储能综合利用项目——宁夏宝丰能源太阳能电解制氢储能及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实现了将新能源与现代煤化工产业一体化耦合发展,进一步实现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推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展进程。 中国化学与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发垃圾制氢技术,城市垃圾气化、MCH储氢运氢等中试项目稳步推进。 2021年6月,子公司第九建设公司承建的山西鹏湾氢港2万吨/年焦炉煤气制氢项目全面开工。 该项目主要工程内容为建设设计容量2万吨/年的焦煤气制氢生产装置,项目总投资达200亿元。 2021年8月28日,子公司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100MW电解水制氢设备采购合同。 双方将加强在绿氢与煤化工耦合场景应用、新能源相关产业、高端设备研发采购等方面的战略合作,为助力“双碳”目标和行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光伏: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和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基础原料,但生产技术曾长期被海外垄断。 子公司华陆公司经过15年的攻关,成功掌握多晶硅冷氢化核心技术,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晶硅生产技术。 近年来,华陆公司形成了年产1500吨级、3000吨级、6000吨级、10000吨级、15000吨、30000吨级等一系列完整的多晶硅技术工艺包,实现多晶硅产品由千吨级到万吨级的跨越,使得吨多晶硅成本降低了95%以上。 2020年,华陆公司斩获当年国内新开工所有多晶硅项目的设计合同,7个项目总年产能为20万吨,占当年国内总产量的约45%。 同时承接了国内第一个多晶硅EPC总承包项目——江苏中能硅烷法多晶硅配套冷氢化技改工程。 2021年上半年,华陆公司又新签多晶硅项目9个,总年产能达40万吨。 近两年由华陆公司承担的多晶硅设计项目达产后,预计贡献清洁能源年发电约200GW。 按火电测算,可减少煤炭消耗约1.2亿吨标煤,降低碳排放3.5亿吨,这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近期,中国化学碳中和科学技术研究院在西安成立,将积极布局一批面向“双碳”目标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发挥产学研设一体化优势作用,致力实现“双碳”。 未来,公司不只是一流的工程公司+化工新材料公司;更会在“双碳”背景下,凭借碳补集、固碳、产氢、储氢、氢能利用、多晶硅等众多技术储备,成为“双碳”时代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综上,坚定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23、67.3、81.8亿元,同比增速为26.3%、45.6%、21.6%。 对应PE分别为11.25、7.73、6.36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化工项目审核收紧、企业安全生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