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18年第55期(总第321期):内需拖累PMI继续下滑,未来外部不确定性将增大-181130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18年第55期(总第321期):内需拖累PMI继续下滑,未来外部不确定性将增大-181130(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18年第55期(总第321期):内需拖累PMI继续下滑,未来外部不确定性将增大-181130(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11 月30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 月份官方制造业PMI 为50,非制造业PMI 为53.4,综合PMI 为52.8。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内部需求疲弱是PMI 持续下滑的主要因素。11 月份,制造业PMI 为50、非制造业PMI 为53.4,分别较上月下降0.2 和0.5 个百分点。其中,新订单指数从上个月的50.8 下降至50.4,进口指数从47.6 降至47.1,表明国内终端需求持续走弱。受民企纾困政策影响,相对于需求,企业生产意愿放缓较慢。11 月1 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出台了一系列帮助民企纾困的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中小企业的生产热情,11 月中型和小型企业生产PMI 分别上涨了1.4 和1.5 个百分点。生产和需求的差距造成了被动补库存现象,原材料库存PMI 从47.2 上升为47.4,产成品库存PMI 从47.1 上涨到48.6,持平2013 年4 月以来的高点。原材料价格的大幅走低,将会影响明年PPI 同比转负,这将对工业企业盈利形成冲击。另外,供需不平衡也导致了钢材(11 月钢铁行业PMI 环比下降6.9 个百分点)价格的大幅下跌和产成品库存的明显上升,11 月上海螺纹钢价格单月下跌超过17%,钢材产成品库存指数环比上升16.5个百分点。钢材市场迅速转冷,导致建筑业投入品价格PMI 大幅回落9.1 个百分点。
第二,政策托底作用逐步显现,但政策效果还需进一步显现。分企业规模看,由于“三支箭”、科创板等政策,中小企业PMI 指数好于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回升1.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下降0.6 个百分点、大型企业下降1 个百分点。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PMI 持续上升,比上月上升0.6、0.1 和0.8 个百分点,且均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另外,基建投资补短板政策效果显现出来,建筑业新订单指数连续三个月环比上升,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也连续两个月上升(图2)。同时也应看到,终端需求持续下滑等问题依旧存在,政策“组合拳”的整体效果还需进一步释放、执行力度还需加大。
第三,全球各主要经济体PMI 同步下滑,预示本轮复苏周期即将结束。11 月,美国综合PMI 下降0.5 个百分点、法国综合PMI 下降0.1 个百分点、德国综合PMI 下降1.2 个百分点,日本制造业PMI 从52.9 骤降至51.8,创出2016 年末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各主要经济体PMI 同步下滑,表明2019 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叠加中美贸易战升级的负面效应、各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导致的流动性收缩等方面影响,IMF 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纷纷调低2019 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外因或将是导致2019年我国经济下行的主要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