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资信-中国制造业债券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为“制造强国”建设添砖加瓦-210830

《远东资信-中国制造业债券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为“制造强国”建设添砖加瓦-210830(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东资信-中国制造业债券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为“制造强国”建设添砖加瓦-210830(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摘要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长期以来行业规模居于世界首位,但大而不强矛盾显著,我国推进“制造强国”战略有助于转变这一现状。 其中,中央多部委陆续制定实施包括债券在内的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相关政策,涉及企业债、公司债等传统信用债,以及资产证券化、绿色债券、双创债、高收益债等券种。 中国制造业债券融资实践呈现出多重结构性矛盾:(1)市场规模呈现波动性增长,2016年以来历年发行规模虽突破万亿级,但在各行业中的地位不够突出,截至今年7月底累计存量仅占信用债的近2%。 (2)债券融资规模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贡献不匹配,2020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达26.26%,而行业融资规模在各行业中比重偏低(现有存量不足信用债2%),低于金融、采矿、公用、建筑、交通、房地产等诸多行业。 (3)对制造业民营企业支持严重不足,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数量占比估计超过60%,但债券融资规模远低于国企。 (4)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微弱,中小微企业数量占全国制造业企业数量比重接近99%,但2016年以来累计获取债券融资约为制造业债券融资的1%。 (5)一批券种有待加大支持力度,一般企业债、结构融资产品相对缺乏支持,制造业绿色债券、双创债券还需大幅扩容,制造业高收益债券市场有待培育、发展。 鉴于以上情况,建议精心推进制造业债券市场体系发展:一是做好包括债券在内的“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顶层设计,通过制度精细化、多元化以完善制度体系,建立跨部门协调平台推进制度落实。 二是摆脱信用债“市场惯性”或者“思维定势”约束,推进精准扶持制造业融资,优化制造业债券市场内部结构,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率和质量。 三是精心推进细分券种支持。 四是加强债券市场运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