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国际-云计算行业:中国IT 产业国产化的突破口-181221

《安信国际-云计算行业:中国IT 产业国产化的突破口-181221(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信国际-云计算行业:中国IT 产业国产化的突破口-181221(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过去的三、四十年间,IT 产业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包括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从大型机向小型机的转移、九十年代服务器/客户机架构的普及,以及21 世纪初互联网的兴起。历次IT 技术革命有个共同特点:无论原有的基础软硬件公司此前有多么牢不可破的垄断地位,一但不能符合新的IT 技术变革的趋势,被洗牌在所难免。而中国基础软硬件在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两大技术变革中的超常规发展表明 – 重大技术变革是中国IT 产业弯道超车的绝佳机遇。
报告摘要
寻找中国IT 产业国产化突破口。国产CPU 和操作系统过去无法取得成功市场应用的核心原因有三点,这三点恰恰对应了IT 产业的三大特征:i) 摩尔定律驱动新技术指数级进步,强者恒强;ii) 安迪比尔定律,需要市场生态体系反哺技术持续升级,带来正反馈循环;iii) 普适性与耦合性高,一但形成上下游产业生态,新进入者难以撼动。CPU 芯片、操作系统等基础软硬件具有战略和市场双重属性,不但具有极高的技术门坎,更需要庞大市场生态的支撑,所以除非出现IT 技术革命,否则很难颠覆传统产业体系。
云变:对传统IT 产业五位一体的全面革命。回顾国内传统IT 产业的基本形态,可以用三个层次来描述:1) 后台是大型机、UNIX 服务器、大型存储、大型数据库构成的成本高昂的数据中心,由IBM、甲骨文、思科、惠普、EMC 等跨国企业占据;2) 前端是PC、笔记本计算机构成的人机界面,由微软和英特尔等厂商占据;3) 中间层是各种行业应用,主要是由国内大型集成商和应用开发商瓜分。传统的IT 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日益显示出它的弊端。由于安迪比尔定律的存在,计算器硬件的价格始终高居不下,这使得各大公司在开展业务之前都需要花费一大笔资金配置IT软硬件以及寻求系统集成厂商的帮助,并且还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时刻维护。加之各类应用程序都有兼容性的问题,这台设备正常使用的程序不一定能在另一台设备上运行。而这些传统IT 产业的缺陷,也正是云计算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云计算带来了对传统IT 产业五位一体的全面革命。
云计算变革是中国IT 产业国产化的突破口。传统IT 产业生态中,核心芯片和基础软件市场是由一个个终端用户来选择的,而云计算时代算力高度集中,IT 产业从消费级市场产业变为以企业级市场为主的国家战略性产业。这一转变避免了国产基础软硬件与国外产品在消费级市场上的直接竞争,庞大国家市场的支持将可以使国产基础软硬件的市场化和商品化得到充份的发展。目前中国也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云计算领域国内厂商自主可控发展的政策。这种集中化的趋势体现在两个方面:a) 全球IT 基础设施市场逐步向云计算厂商集中;b) 由于大规模定制化的特点,云计算厂商的IT 基础设施也逐步向少数龙头供货商集中,市场集中度远高于传统市场。
投资建议。总的来说,过去推进国产CPU和操作系统这类自主可控市场发展的三大瓶颈已被云计算带来的IT变革逐步颠覆,相对于传统IT产业各个领域的巨大难度,云计算无疑给中国IT产业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我们重点关注的目标:公有云领域 – 阿里巴巴 (BABA.US)、腾讯 (0700.HK)、金山软件(3888.HK);云企业软件领域 – 金碟国际 (0268.HK)、畅捷通 (1588.HK)、浪潮国际 (0596.HK)、中国有赞 (8083.HK);云服务领域 – 中软国际 (0354.HK)、伟仕佳杰 (0856.HK)。
风险提示:政策推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云计算行业增长慢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