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2018年信用违约再回首-181230

《东方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2018年信用违约再回首-181230(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2018年信用违约再回首-181230(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研究结论
2018 年信用风险事件层出不穷,首次违约主体数量创出2014 年以来的历史新高。18 年全年新增43 家首次违约主体,约占2014-2017 年间全部首次违约主体数量的67%。从违约的债券数量和规模来看,18 年全年共有161 只债券违约,规模合计1466 亿元。
从违约主体来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违约主体分散于各个行业,行业属性大幅弱化。第二,新增违约主体中,民企和其他性质的企业占比相对较高。第三,上市公司违约主体占比明显提升。
历史上,债券违约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行业环境恶化。第二,盈利能力持续下滑。第三,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或短期偿债能力恶化。第四,资产规模减小、资产流动性变差或资产大幅受限。第五,大规模投资失败(原有业务上疯狂扩产或多元化转型)引起突发性亏损,债务压力上升。第六,公司治理问题引起的突发风险,包括实际控制人变更、公司或公司高管被立案调查等。第七,发生不利于债权人的资产置换或资产剥离。第八,融资渠道受阻,主要是指银行抽贷、公司失去对上市子公司的控制权等。此外,历史上对外担保风险、遭遇监管惩处、诉讼风险也是企业评级下调和违约过程中出现过的一些负面信号,但直接导致企业违约的不多。
从违约原因来看,18 年以来的信用违约事件中,既有符合历史经验的“旧模式”(投资规模较大、企业盈利下滑、担保风险),又涌现出了一些“新特点”(股票质押风险、回售风险)。
股票质押风险是18 年违约风险中一个新话题。回售风险是18 年的违约风险中的另一个关键词。此外,18 年首次出现了私募EB 违约。
2019 年,信用债回售与到期规模仍然较大,且低评级的主体占比较高,再融资风险仍需关注。
私募EB 的信用风险也逐渐显现。由于有股票做质押担保,一般认为私募EB整体的信用风险小于同等主体发行的无担保信用债。但是, 如果股价下跌私募EB 可能爆发较多的信用风险。
第一,若私募EB 在募集说明书中约定了维持担保比例,当股价大幅下跌时,需要发行人追加质押股票,此时需要发行人有足够的可质押券或流动资金。
第二,如果股价较低使得私募EB 在到期前无法换股,此时私募EB 与股票质押担保的信用债无异,需要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目前存续的131 只私募EB 中,有43 只将于2019 年到期,规模约300 亿。
第三,股价大跌可能触发私募EB 的回售条款,使得债券提前到期。目前存续的131 只私募EB 中,有36 只将在2019 年进入回售期,其中有27 只目前的正股股价已经在回售触发价以下,意味着若股价无起色,2019 年这些私募EB 可能会被投资者回售。
此外,随着民营企业融资政策的进一步落地,一些具备市场竞争力、投资风格相对稳健的龙头民企将首先受益,后续利差有望进一步收窄。
风险提示
行业景气度分化,将影响我们对信用风险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