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斯迪克-300806-2021年中报点评:中高端业务持续发力,看好平台型薄膜材料供应商高成长性-210831

《中信证券-斯迪克-300806-2021年中报点评:中高端业务持续发力,看好平台型薄膜材料供应商高成长性-21083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斯迪克-300806-2021年中报点评:中高端业务持续发力,看好平台型薄膜材料供应商高成长性-210831(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年上半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背景下,公司实现业绩同比高增长。 我们认为公司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和高端产品线投资有望不断强化自身竞争优势,看好公司成长为兼具基膜、胶水、涂布能力的平台型薄膜材料供应商,并持续通过中高端市场突破驱动业绩长期高速成长。 根据公司2021年股票激励计划,2021-2025年业绩考核目标为当年扣非净利润较2020年1.02亿元的基准增长不低于80%、150%、250%、400%、600%,彰显了公司管理层的信心。 我们看好公司持续成长,维持2021-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51/3.57/5.05亿元,对应EPS1.32/1.88/2.66元,当前股价对应2021-23年46/33/23倍PE,维持75元目标价和“买入”评级。 ▍上半年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9.53、0.68、0.42亿元,同比分别+41%、+32%、+225%。 上半年股权激励费用对归母净利润的影响约1001万元,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归母净利润为0.75亿元,同比+46%。 上半年公司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75亿元,同比增长143.91%;毛利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销售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1.99%、11.03%、4.92%、2.38%、1.57%,同比-0.80pct、-1.23pcts、-1.24pcts、-1.24pcts、-0.99pct。 公司在上半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毛利率基本持平,期间费用率显著改善。 ▍平台型薄膜材料供应商雏形已现,2020年起逐步转型中高端领域。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薄膜材料供应商,已实现90%的胶水(涂层材料)自制。 截止2020年底公司拥有各类专利683项,其中发明专利203项,可生产1000多种品类、5000多种型号的产品,下游涵盖消费电子、锂电池、光伏组件等领域。 公司自2019年起引进多位具有丰富业内经验的高管及核心技术、生产、销售管理人员,并与已有研发团队良性有机结合。 2020年起,公司先后公告投资建设3期共7.5万吨PET基膜产能、6条共5200万平OCA涂布线、23万平PVD镀膜线、8条共1.54亿平精密离型膜涂布线,结合公司在胶水领域的优势,未来有望搭建起集基膜、胶水和涂布为一体的新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平台型公司。 公司战略聚焦OCA光学胶、MLCC离型膜和新能源车用膜材料等中高端材料市场。 ▍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员工,预计下半年起公司有望逐步进入产品认证、项目投产、订单放量和业绩兑现期。 7月16日,公司公告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计划向126名高管及核心员工授予限制性股票合计216.75万股。 本次激励计划考核年度为2021-2025年五个会计年度,各年度考核目标为当年公司扣非净利润较2020年扣非净利润1.02亿元增长不低于80%、150%、250%、400%、600%,彰显了公司管理层对于公司长期高速成长的信心。 参照公司公告,我们预计2021H2-2022年PET基膜一期、OCA项目将依次进入产能投产、订单放量阶段,2022-2023年精密离型膜项目、PVD项目、PET基膜二期及三期有望逐步开始投产并兑现业绩。 我们认为公司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和高端产品线投资有望不断强化自身竞争优势,看好公司成长为一体化的新材料平台型企业,并逐步在中高端市场取得突破,以点带面推动高端薄膜材料领域国产化替代,逐步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薄膜型材料供应商。 ▍风险因素:市场竞争加剧;下游需求萎缩;技术研发和新项目建设未达预期。 ▍投资建议:2021年上半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背景下,公司实现业绩同比高增长。 我们认为公司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和高端产品线投资有望不断强化自身竞争优势,看好公司成长为兼具基膜、胶水、涂布能力的平台型薄膜材料供应商,并持续通过中高端市场突破驱动业绩长期高速成长。 根据公司2021年股票激励计划,2021-2025年业绩考核目标为当年扣非净利润较2020年1.02亿元的基准增长不低于80%、150%、250%、400%、600%,彰显了公司管理层的信心。 我们看好公司持续成长,维持2021-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51/3.57/5.05亿元,对应EPS1.32/1.88/2.66元,当前股价对应2021-23年46/33/23倍PE,参考同行估值,并考虑到公司高成长性,给予2022年40倍PE,维持75元目标价和“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