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银行-12月债券托管数据简评:商业银行和券商大幅增持国债-190109

《中国民生银行-12月债券托管数据简评:商业银行和券商大幅增持国债-190109(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生银行-12月债券托管数据简评:商业银行和券商大幅增持国债-190109(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12月,国债发行放量,托管规模单月增加3073亿元,创2008年以来新高,主要机构国债持仓均大幅上升,其中,全国性商业银行增持国债1109亿元,证券公司单月增持国债447亿元,创历史新高。信用债发行方面,短融和中期票据维持较大的净供给,单月规模上升198亿元和1206亿元,而超短融净供给转负,托管规模下降362亿元,从机构配置来看,商业银行仍然相对偏好短久期资产,在超短融净供给为负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超短融持仓规模反而逆势上升278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12月超短融配置规模上升341亿元,而对供给放量的中票,商业银行整体仅维持小幅增持,国有商业银行12月仅增仓中票31亿元。非法人机构是信用债的配置主力,同银行配置不同,非法人机构更大力度的增持了中票(上升994亿元),而较大力度的减持了超短融(下降612亿元)。证券公司在12月积极参与债市配置,除了大幅增持国债以外,也增加了较大规模的中票配置(上升175亿元)。
从全年来看,2018年全市场国债规模上升14436亿元,其中全国性商业银行增配国债5214亿元,占新增国债规模的36.12%,是最主要的配置力量,境外机构四季度放缓了中国国债的配置步伐,不过全年仍然净增持中国国债4694亿元,占新增规模的32.52%,基金、证券和保险分别增持国债1416亿元、886亿元和735亿元,占比分别为9.81%、6.14%和5.09%。
信用方面,分品种来看,2018年全市场短融规模上升955亿元,2017年为下降2107亿元,配置短融力度最大的三类机构分别是国有商业银行(419亿元,58.7%),非法人机构(238亿元,24.91%)和证券公司(98亿元,10.24%);全市场超短融规模上升3569亿元,2017年为下降3950亿元,配置超短融力度最大的三类机构分别是非法人机构(2556亿元,71.61%),国有商业银行(323亿元,9.06%)和股份制商业银行(291亿元,8.17%);全市场中票规模上升10825亿元,2017年为上升7722亿元,配置中票力度最大的三类机构分别是非法人机构(7795亿元,72.01%),证券公司(1571亿元,14.52%)和邮储银行(6.85%),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对中票配置力度整体偏低,2018年增配中票规模分别仅有59亿元和47亿元,占比均不足1%。2018年同业存单规模上升18808亿元,较2017年17290亿元小幅增加,配置同业存单最大的的三类机构分别是非法人机构(11913亿元,63.34%),农商行及农合行(2652亿元,14.10%)和国有商业银行(2096亿元,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