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2022年利率债投资展望:静待花开-211208

《中泰证券-2022年利率债投资展望:静待花开-211208(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2022年利率债投资展望:静待花开-211208(23页).pdf(2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低波动的利率“新常态”。 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逐渐显现,货币政策稳中偏松,债市走出慢牛行情。 从10年期国债和国开债收益率走势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021年债市和2019年一样呈现低波动特征,且波动幅度收窄。 低波动原因在于:从基本面看,宏观经济潜在中枢下移,经济增速波动性减弱;从政策面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调控,监管政策降低风险;从资金面看,流动性平稳且波动性降低,减小债券市场剧烈波动概率。 从“类滞胀”到“弱增长”。 展望明年,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的时刻似乎还未过去,特别是房地产市场降温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逐渐显现,预计出现通胀回落、增长放缓的基本面格局。 具体分项预测:基建投资改善幅度有限,节奏前高后低;地产投资疲弱态势延续,全年增速1.8%;制造业投资回升趋势仍将承压;消费温和修复,全年同比6.0%左右,中枢明显低于疫情前水平;出口仍有韧性,增速回落至7.0%;PPI和CPI中枢分别为3.0%和2.0%,两者剪刀差明显收窄;全年GDP实际增速预计5.3%,节奏上前高后低。 “高质量”约束下的“稳增长”。 从经济内生增长趋势看,基本面“失速”或者陷入“衰退”的风险较小,但明年特别是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确实不容忽视。 因此12月6日政治局会议在分析2022年经济工作时,要求“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并且删除了7月份会议中“跨周期调节”的表述。 在“稳字当头”的目标导向下,稳增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有所上升,但并不意味着“重回老路”。 货币政策“稳中偏松”。 “二次降准”落地后,明年预计继续多次降准。 降准本身并不意味着大水漫灌,主要是为了替代MLF工具向银行体系补充稳定且低成本的中长期流动性,服务于“稳信用”的需要。 从降成本的角度看,降息可能性上升。 时点上,PPI下行趋势已经明确,明年下半年美联储加息的概率较高,因此明年上半年出台降息政策时机可能较合适。 信用政策“以稳为主”。 三季度货政报告强调“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我们理解“稳信用”目标实现仍以结构性工具为主,继续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直达实体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流向制造业、小微企业和绿色发展领域等。 稳信用意味着杠杆率不太可能大幅回升,预计2022年社融增速在10.2%-10.9%之间窄幅震荡。 财政政策“质重于量”。 2017年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尽管每年都在贯彻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但不再单纯强调“规模”或“力度”,增加了追求“效率”的内涵。 基于预算赤字率3%、新增专项债3万亿元的假设,预计2022年地方债总供给为6.9万亿元,较今年(预计7.4万亿元)有所下降。 节奏上,如果提前批额度较早下达同时发行进度较快,预计明年一季度地方债发行量约1.59万亿元,供给压力介于2019年和2020年之间。 避免“两个低估”。 1)利率仍有下行空间,逻辑支撑在于不要低估决策层对于经济下行的容忍度。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不断推进,短期的经济下行“阵痛”不会动摇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因此地产相关政策放松更多基于底线思维,考虑到信用扩张幅度有限,债牛仍有下半场。 2)利率波动不容忽视,逻辑支撑在于不要低估决策层对经济形势的掌控力。 短期在政策利率锚定作用下,收益率下行空间存在一定制约,利率二次探底可能需要等待政策利率下调。 在稳增长的压力和政策诉求下,未来可能陆续出台更多稳信用政策,无论是地产金融政策的边际放松,城投融资政策的调整,抑或是再贷款等定向工具的实施,都可能对利率走势产生阶段性扰动。 风险提示:1)货币宽松不及预期;2)地产金融全面放松;3)预算赤字率和新增专项债额度大幅上升;4)社融增速大幅反弹;5)美联储货币紧缩节奏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