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农林牧渔行业:近期猪价为何大幅下跌?-190120

《中泰证券-农林牧渔行业:近期猪价为何大幅下跌?-190120(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农林牧渔行业:近期猪价为何大幅下跌?-190120(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全国猪价从12月中旬后开启下跌模式,进入1 月跌幅加深,下跌速度加快,按照产能分布对各省猪价进行加权不难看到猪价已经从12月中旬的13.7元每公斤跌至当前12元每公斤左右水平,剔除四川价格后(猪价显著高于其他省份)的加权价格目前已经跌至11.5元每公斤以下,按照行业平均12.5-13元每公斤成本计算,当前主产区基本都进入亏损状态。猪价为何在需求旺季大幅下跌?后续猪价走势如何?本文通过对出栏量、体重及需求分析进行探究
供给增加主导价格下跌,出栏量和体重大幅提升是关键
猪价的变化无非是受供需两方面因素影响,需求方面,当前处于节前备货旺季,因此从季节性因素看,当前的需求量较8月-12月中旬之前(疫情爆发期,剔除疫情对消费影响)大概率是有增无减的,特别是对于大猪的需求。因此判断需求不是导致猪价下跌的关键因素。供给方面,猪肉的供给由出栏量、体重及效率(年头均产仔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等指标)三方面因素决定,而效率的变化主要影响长期供应量变化,不是当前价格快速下跌的关键因素,因此判断出栏量和体重变化是当前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
出栏量方面,2018 年12 月及之后商品猪的出栏量大致由2018 年2 月份后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2015年-2017年,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近2 年的超长盈利周期,判断行业持续处于积极补栏状态,到2018年年初母猪存栏应该处于本轮周期高位。从母猪-仔猪价格不难得到验证,截止到2018 年1 月,头均仔猪价格在450 元每头以上(成本在350左右每头),母猪价格在33 元每公斤以上水平,盈利状况良好,反映行业补栏积极性处于高位。2018 年2 月,商品猪销售出现亏损,但是上半年深度亏损时间较短,仔猪并没有出现亏损,因此判断母猪不会大规模淘汰,存栏持续维持高位。这就导致2019 年上半年出栏的商品猪数量仍旧处于较高水平,虽然由于调运限制及疫情原因,短期内存在压栏的情况,但是全国整体供应数量处于高位。
禁运政策放松,大猪加速出栏。受疫情和禁运政策影响,东北、河南等主产区普遍存在压栏情况,市场上大猪存栏大幅增加。12 月27日,农业农村部调整禁运政策,各省生猪调运限制随后一定程度都做出相应调整和放松,此前被迫压栏的生猪开始集中加速(反映草根调研屠宰场开工率增加),这方面因素导致出栏量在节前大幅增加,价格加速下跌。
体重方面,从9 月中旬开始,部分省份屠宰体重大幅增加,10月份全国屠宰均重普遍提升,12 月下旬屠宰体重进一步提升,对应价格快速下滑,从价格走势和屠宰均重的变化不难看出,本轮价格下跌与出栏均重提升有直接关系。而9 月份之后屠宰体重增加我们认为主要是两方面原因:(1)养殖户普遍压栏(2)生猪销售、调运存在限制。两方面的原因的核心还是在于疫情和禁运政策。9 月11 日,农业农村部出台进一步严格生猪及猪肉产品调运政策,叠加疫情因素,多个省份出现压栏现象。12 月初,随着禁运政策放松,虽然压栏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前期养殖户手中压栏的生猪也随之加速出栏,导致屠宰体重持续维持高位甚至较此前有所提高,猪价下滑速度加快。预计大猪集中出栏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当前猪价大幅下跌的原因是出栏量增加和体重提升。其中2018年初高位母猪存栏决定当前商品猪出栏量处于周期高位,叠加疫情和禁运政策放松影响下,前期压栏生猪加速出清,使得生猪供应持续增加。体重方面,从全国屠宰均重判断,出栏均重提升对价格下跌起到重要的催化左右。
从出栏量和体重两方面分析,我们判断后续一个季度的价格仍将维持低迷的水平,一方面原因在于通过2018年上半年能繁母猪的情况看,商品猪供应充足的情况在未来1 个季度仍将持续,因此猪价易跌难涨。另一方面,根据草根调研情况了解,主产区大猪消化仍旧需要1-2 季度的时间,因此判断未来1个季度无论是出栏量和体重都难有大幅下降,判断猪价仍旧走低。
风险提示:调运政策变化、疫情严重程度增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