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证券-2018年经济数据点评:高速转高质发展进行时-190121

《国联证券-2018年经济数据点评:高速转高质发展进行时-190121(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联证券-2018年经济数据点评:高速转高质发展进行时-190121(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2019年1月21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长6.2%,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7.7%;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87亿元,同比增长9.0%,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5,636亿元,同比增长5.9%。
增速逐季走低,预期目标实现。
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总值突破90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6%,实现6.5%左右的预期经济发展目标。名义GDP增速逐季走低,从一季度的10.3%到年底的9.7%,一方面实际产出单季度逐步递减0.1个百分点,四季度仅为6.4%;另一方面,GDP平减指数也不断下行,与CPI和PPI的表现一致。从贡献度来讲,相较2017年二产和三产分别回落0.1个百分点。三驾马车中,进出口对经济增速的拉动由正转负,消费贡献5个百分点。
民间意愿带动制造业回暖,汽车拖累居民消费。
虽然投资对GDP累计同比的拉动贡献从2017年的2.2pct仅下降了0.1个百分点,但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增速从7.2%下滑到了5.9%。而全年最低点出现在8月(5.3%),并随后在四季度开始平稳回升。
房地产投资全年表现平稳,而基建和制造业则显示出明显的分化。基建投资从往期20%以上的高速期转至不足4%,地方政府去杠杆的影响凸显,而随着以专项债券为主的地方融资"正门"逐步扩大,已出现底部回升的情况,但回归历史高增速可能性不大;制造业投资成为今年最大的黑马,全年同比增长9.5%,民间投资意愿也增长8.7%,前期盈利正在向投资端转换。
消费对GDP的拉动由2017年的4.1pct升至5pct,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全年增速较2017年下滑1.2个百分点(9%),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下滑2.4个百分点(5.7%)。
居民消费结构占比约30%的汽车消费下滑2.4%,成为最大的拖累项。按同比口径计算,扣除汽车消费2018年商品零售同比增长9.3%,比2017年增长0.1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下台阶,服务业持续处于景气区间。
2018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低于整体GDP的表现。受到大宗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采矿业由负转正,钢铁、有色金属等上游行业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与此同时对于中下游产业的利润挤压也导致整体制造业增速逐月走低。而不考虑价格因素,原油和汽车产量2018年分别下降1.3%和3.8%。
与工业景气度回落形成反差的是服务业的较快增长。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7%,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37.0%、10.1%。
人口红利减弱,"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同日统计局还公布了人口方面的数据。2018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较2017年末增加530万人,而2017年净增加人口737万人。与此同时,2018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连续两年下降,出生率也降至建国以来最低水平(10.94‰)。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7.9%,劳动人口数量首次出现下降,人口红利正开始消退,带来的就业问题不容忽视。
在《稳经济,以就业为先--国联宏观策略思考系列2019年第1期》我们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难言乐观,就业对于日常消费的影响或在未来一段时间有所体现。而随着相关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稳就业效果将日趋显现,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也终将有所反映。
"财政+货币"双轮驱动,助力经济转型。
整体而言,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可以认为GDP增速的下行是必要的。而在此过程中政策如何助力,以及所得到的效果才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关注核心。
事实上,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其核心都是预期收入。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盈利也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制造业投资向上空间或有限。居民也正是处于对未来收入的担忧而减少汽车等可选消费的投入。从财政政策来看,以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为主要内容的减税降费将对企业和居民收入带来实质性的改善,从而拉动投资消费回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融资渠道的拓宽也有助于基建投资的底部回升。货币政策更聚焦疏通货币传导机制,对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也将更好的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