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市场交易机会研究系列;A股的“1月定全年”效应-190124

《华泰证券-市场交易机会研究系列;A股的“1月定全年”效应-190124(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市场交易机会研究系列;A股的“1月定全年”效应-190124(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A 股的“1 月定全年”效应较为显著,重点关注TMT 板块
根据2000 年以来的统计结果,1 月份指数走势的方向大致可以预测指数全年的方向,预测胜率达到70%左右,我们认为其主要逻辑在于机构投资者考核的周期性。从具体分行业来看,TMT 行业的1 月份的走势对于全年行业的指数预测作用更为显著,如传媒、计算机、通信等行业,预测胜率可以达到90%左右,我们认为其背后的逻辑在于TMT 行业基本面更多是由于背后长期的产业逻辑驱动,方向更加明确。但另一方面,周期性行业预示作用较弱,其可能原因在于周期行业本身波动大,难以预测。而银行、食品饮料行业同样预测效应较差可能是因为自身的防御属性。
行为金融学中的“1 月效应”
在行为金融学中,日历效应里面有个著名的“1 月效应”,即1 月定全年,具体是指每年的1 月股市的涨跌通常预示着全年走势,如果1 月份股市上涨,该年全年股市有较大机会上涨,若1 月股市下跌,那么全年股市下跌的概率较高。
A 股的“1 月定全年”效应较为显著
我们统计了2000 年以来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每年在1 月份的涨跌幅以及当年全年的涨跌幅,通过对比我们发现:(1)2000 年以来,1 月份上证综指、深圳成指上涨的次数为11 次、10 次,对应概率分别为57.9%、52.6%,因而1 月份并不十分显著地表现出上涨趋势;(2)2000 年以来,上证综指、深证成指1 月份收益率与全年收益率方向一致的次数分比为13 次、14 次,概率分别为68.4%、73.7%,表明A 股1 月份的指数收益率对全年方向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1 月效应”背后的逻辑解释
对于这种“1 月定全年”效应背后的原因,我们认为一定程度上在于A 股机构投资者考核的周期性。通常A 股中大部分机构投资者考核的投资周期是1 年,而在12 月底意味着上一轮考核周期的结束,进入到 1 月份,则新的一轮考核周期重新开始。机构投资者一般在上一年末制定好新的一整年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到1 月份则开始贯彻已经制定好的策略,因此1 月份的投资方向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全年的投资方向。
TMT 行业的“1 月定全年”效应更加明显
如果我们进一步分行业来看,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A 股TMT 行业的“1 月效应”比周期性行业要更显著。我们统计了2000 年以来各个一级行业1 月份的收益率以及全年收益率,其中方向一致的情况出现频次最高的5 个行业分别为:传媒、计算机、电气设备、通信、综合,这些行业通过1月份收益率预测全年的胜率分别达到甚至超过90%;而出现频次最低的5个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银行、建筑材料、房地产、钢铁,这些行业通过1 月份收益率预测全年的胜率不到60%。
为何TMT 行业1 月的收益率对全年的指示效应比周期更强?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逻辑去解释上述现象:一是周期性行业(比如钢铁)本身价格的波动较大,预测难度也大;二是周期性行业比较容易受到政策影响。相反,对于TMT 来说,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更多的是在于长期的产业逻辑,因此1 月份对全年的指示意义较强。
风险提示:统计样本结果与实际具有偏差;中美贸易摩擦反复压制市场情绪;股权质押等爆仓带来市场流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