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上海机场-600009-2021年中报点评:新租赁准则优化成本,资产整合或年内落地-210901

《中信证券-上海机场-600009-2021年中报点评:新租赁准则优化成本,资产整合或年内落地-21090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上海机场-600009-2021年中报点评:新租赁准则优化成本,资产整合或年内落地-210901(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Q2公司内线旅客吞吐量、飞机起降架次较2019年同增15.9%、22.5%,料同期航空性收入较2020Q2增长78.7%。 上半年免税租金收入2.2亿,测算客流调节系数×面积调节系数为2.16。 测算2021年三块资产对应净利润12.5亿,料资产整合年内落地。 疫情负面影响导致流量变现逻辑推迟而非消失,2025年有望实现500亿免税销售额,为下一轮谈判获取溢价提供基础。 上调至“买入”评级。 ▍Q2净利润亏损收窄至3.04亿,上半年免税店租金收入2.2亿或受益补充协议,料Q4航空性收入同比增长20%~25%。 2021H1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7.0%至18.04亿,其中航空性、商业餐饮收入同比16.1%、-68.9%。 3月以来国内线需求阶段性反弹推动同期架次相关、旅客及服务相关同增13.6%、19.8%。 2021Q2同期公司免税租金收入2.2亿(远高于首都机场0.21亿),国际旅客吞吐量降幅90.3%料同期单月免税销售1800~2500万。 其中Q2公司收入同增12.4%至9.38亿、营业成本下降3.7%,同期净利润亏损收窄至3.04亿。 本轮国内疫情控制拐点或临近,“中秋”、“十一”国内补偿性需求有望快速恢复,料Q4航空性收入同比增长20%~25%,但上海机场基本面改善尚待国门开放信号。 ▍Q2公司国内线旅客吞吐量、飞机起降架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5.9%、22.5%,补充协议综合系数或2.16,期待国际航线政策松动改善基本面。 Q2公司国内线旅客吞吐量、飞机起降架次较2019年增长15.9%、22.5%。 7月下旬以来疫情波动叠加上海本土病例出现,料8月国内飞机起降架次较2019年同期降幅扩大至30%以上。 近期全国本土病例新增均小个位数,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8月26日全国疫苗接种超过20亿剂次,Q4国内线流量或重回正增长。 根据免税补充协议,月实际客流≤2019年月均实际国际客流×80%时,月实际销售提成=人均贡献×月实际国际客流×客流调节系数×面积调节系数,2019年上海机场人均免税收入135.3元,测算客流调节系数×面积调节系数为2.16,期待国际航线政策松动改善基本面。 ▍新租赁准则导致折旧摊销同增63.9%、运营维护成本下降40.8%、财务费用转为支出至2.06亿,投资收益较2019年同比降幅收窄22.4%。 Q2公司营业成本同比下降3.7%,受益公司执行新租赁准则,租赁费支出不在成本列支。 上半年折旧摊销同比增长63.9%至10.4亿,基本与第一大成本项人工薪酬基本相当,主要新租赁准则中新增使用权折旧(对应折旧额增加162.5亿)所致,同时运营维护成本同比下降40.8%至9.4亿、财务费用转为支出至2.06亿。 上半年采购商品或接受劳务关联交易同比下降17.1%,根据公司规划,我们预计2021年采购商品或接受劳务、租赁机场集团土地及资产的关联交易将同比下降11.1%、8%,有望部分缓解成本压力。 上半年投资收益较2019年同期同比降幅收窄22.4%,其中广告、航油公司贡献1.0亿和1.2亿,推断内线需求快速修复推动参股公司业绩修复。 ▍测算2021年三块资产对应净利润12.5亿,料资产整合有望年内落地。 2025年有望实现500亿免税销售额,为下一轮谈判获取溢价提供基础。 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包括机场集团持有的虹桥公司、物流公司100%股权和浦东第四跑道,测算2021年三块资产对应净利润12.5亿,料资产整合有望年内落地。 我们认为公司免税逻辑未变,长三角出境客流垄断地位决定变现逻辑仍在,国际客流复苏将推动议价能力恢复。 预计2021-2025年公司国际客流量175、2629、4637、5008和5308万人次,对应免税收入4.5、44、57、69和75亿元。 与日上上海深度绑定,2025年公司有望实现500亿免税销售额,为下一轮谈判获取溢价提供基础。 ▍风险因素:疫情影响超预期,国际旅客吞吐量恢复缓慢,免税恢复低于预期,四期工程资本开支超预期,资产整合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 Q2公司国内线旅客吞吐量、飞机起降架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5.9%、22.5%,料同期航空性收入较2020Q2增长78.7%。 上半年免税店租金收入2.2亿或受益补充协议,测算客流调节系数×面积调节系数为2.16,期待国际航线政策松动改善基本面。 测算2021年三块资产对应净利润12.5亿,料资产整合有望年内落地、大幅收窄亏损。 我们认为公司免税长期逻辑未变,2025年有望实现500亿免税销售额,为下一轮谈判获取溢价提供基础。 不考虑资产整合利润,我们调整2021/22/23年EPS预测为-0.74/1.49/2.39元(原预测0.02/1.38/2.31元),目前股价低于大股东定增价44.09元/股、安全边际较高,目前估值或已明显低估。 疫情负面影响导致流量变现逻辑推迟而非消失,料2025年有望实现净利润70~75亿,对应估值25倍PE,按照现金流贴现给予公司一年内目标价64元,期待国际线需求复苏,建议关注四期工程融资进度。 上调至“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