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上海医药-601607-2021年中报点评:业绩超出预期,创新药管线加速扩张-210901

《中信证券-上海医药-601607-2021年中报点评:业绩超出预期,创新药管线加速扩张-21090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上海医药-601607-2021年中报点评:业绩超出预期,创新药管线加速扩张-210901(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年1-6月,公司实现营收1,052.37亿元,同比+20.73%;其中工业收入126.02亿元,同比+7.94%;商业926.35亿元,同比+22.71%。 公司实现净利润35.68亿元,同比+46.05%;其中工业贡献12.31亿元,同比+4.69%;医药商业贡献13.33亿元,同比+23.86%;参股企业贡献利润6.10亿元,同比+10.44%。 实现扣非净利润25.51亿,同比+15.94%,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上药云健康B轮融资后出表形成的一次性收益。 还原研发费用后净利润同比+42.58%,业务较疫情发生后恢复明显,超出市场预期;预计2021年业绩有望实现高增长,与康希诺合作疫苗业务有望带来业绩高弹性;继续重点推荐,维持“买入”评级。 ▍营收保持高增长,净利润增速再创新高。 2021年1-6月,公司实现营收1,052.37亿元,同比+20.73%;其中医药工业收入126.02亿元,同比+7.94%;医药商业926.35亿元,同比+22.71%。 公司实现净利润35.68亿元,同比+46.05%。 其中工业贡献利润12.31亿元,同比+4.69%;医药商业贡献利润13.33亿元,同比+23.86%;参股企业贡献利润6.10亿元,同比+10.44%。 实现扣非净利润25.51亿,同比+15.94%,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上药云健康B轮融资后出表形成的一次性收益。 还原研发费用后净利润同比+42.58%,业绩超出市场预期。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创新药管线加速扩张。 公司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共计11.39亿元,同比增长51.90%,占工业销售收入的9.04%。 其中研发费用8.80亿元,同比增长30.04%,占工业销售收入的6.98%。 公司创新药管线取得较多的阶段性进展:I036(“SPH8216”)于2021年4月获得II期临床批件,目前已启动尤文氏肉瘤临床研究;I001-B(“SPH3127”)新适应症溃疡性结肠炎获得FDA临床默许,进入临床II期,在美国启动新的适应症研究。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进入临床前及后续研究阶段的创新药管线已有35个项目,其中24个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或已上市,未来三到五年有望为公司带来业绩新增量。 ▍商业业务稳定发展,巩固中国进口药和创新药服务商龙头地位。 2021年1-6月,公司医药分销业务实现销售收入924.87亿元,同比+22.58%,毛利率6.46%;医药零售业务实现收入37.09亿元,同比-1.57%,毛利率13.41%。 公司积极优化品种结构,进一步巩固公司在中国进口药和创新药服务商中的龙头地位。 报告期内成功新获武田、诺和诺德等供应商的多个重磅品种的进口总代资格。 公司亦不断推进供应链服务创新:在国家积极推进上海临港新片区建设中,公司正在加速打造临港大健康国际医药供应链产业园,借助临港新片区的产业优势,进一步加强产业创新能力,巩固公司在医药进出口方面的龙头地位。 ▍疫苗销售增长稳定,下半年上药康希诺有望带来业绩新增量。 进口疫苗代理方面,公司报告期内实现销售22.84亿元,同比+4.93%。 新冠疫苗业务方面:1、合作康希诺单针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全国分销;2、与康希诺成立疫苗合资公司,厂址位于上药宝山基地,对应的年产能是2亿剂;3、参股成都威斯克:目前已启动全球多中心的III期临床试验,重组蛋白路径;未来公司将进一步结合已有优势,继续发展疫苗领域业务,预计会带来业绩新增量。 ▍风险因素: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公司外延并购标的业绩不达预期,公司创新药研发失败,公司联营企业经营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医药工商业一体化龙头企业,具备产业链综合优势。 考虑到公司创新药管线取得阶段性成果,引入白药有望实现合作共赢,此外公司还与康希诺合作疫苗业务;我们维持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预测为54.26亿/65.13亿/70.91亿元,当前价格对应PE10/9/8倍;考虑同业可比公司估值情况,以及公司的新冠疫苗业务超预期增长潜力,给予A股2021年13-14XPE估值,对应目标价24.83-26.74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给予港股2021年约10倍PE,对应目标价20港元/股,首次给予“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