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商贸零售行业唯品会2018Q4财报解读:回归服饰特卖优势,用户粘性持续提升,物流规模效应初显-190221

《中泰证券-商贸零售行业唯品会2018Q4财报解读:回归服饰特卖优势,用户粘性持续提升,物流规模效应初显-19022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商贸零售行业唯品会2018Q4财报解读:回归服饰特卖优势,用户粘性持续提升,物流规模效应初显-190221(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事件:唯品会2 月21 日发布新一季度财报,2018Q4 实现营业收入260.83 亿元,同比增长8.1%;Non-GAAP 净利润为9.13 亿元,连续25 个季度实现盈利,Non-GAAP 净利率也回升至3.5%。2018Q4 年活跃买家数达3,240 万人,同比增长13%,订单量达1.4 亿,同比增长35%,回归服饰特卖和品类调整的战略成效初显。唯品会公布2019Q1 业绩指引,考虑当前的市场环境和经营情况,预计2019Q1 实现净销售收入199-209 亿元,同比增长0%-5%。
深度运营存量用户,低价大促唤醒活跃买家,用户粘性持续增加。2018Q4 唯品会活跃买家数达3,240 万人,同比增长13.3%,增速持续回升,京东和腾讯的引流趋于稳定。在专注特卖模式、回归服饰等传统优势品类的战略推进下,唯品会深度运营存量用户,活跃用户留存率也持续提升至2018Q4 的85.2%。尽管唯品会人均创收同比增速持续下滑,但订单量保持稳健增长,复购订单比例进一步提升至97%,显示在低价策略和大型促销活动下,唯品会通过品质好货唤醒用户、增强粘性,高复购率、高留存率的优势得到持续确认。
回归服饰优势品类,调整第三方平台,盈利能力回升。唯品会业务重心回归到复购率高的服饰品类,将部分标品转移到第三方平台销售,以此提升整体盈利能力。由于部分商品销售收入转变为平台GMV,唯品会开始公布GMV 数据,为投资者提供衡量业务规模的更合理的指标,2018Q4 唯品会GMV 达418 亿元,较去年同期363 亿元同比增长15%。2018 年GMV 达1,310 亿元,较2017 年的1,084 亿元同比增长21%。2018Q4 唯品会实现营业收入260.83 亿元,同比增长8.1%,营收增速持续回落,一是受宏观和电商消费增速放缓的影响,二是由于部分品类的自营销售收入转为第三方服务收入和GMV,造成产品销售收入下滑的影响。同时期其他收入达10.72 亿元,同比增长66.93%。回归服饰优势品类和精耕特卖的战略成效持续凸显,本季度唯品会毛利率小幅回升至20.6%。
物流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经营效率提升,盈利保持稳健。截至2018 年底,唯品会仓储面积共计达300 万平方米,自有仓储面积达190 万平方米,物流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另一方面,回归高复购率、高周转率的服饰品类,将部分标品转移至第三方平台运营的战略强化了物流管理的集中度,唯品会物流效率得到稳健提升。本季度经营费用率为17.4%,相较于去年同期18.4%有所下滑,主要受到履单费用率同比下滑0.9%的影响。盈利方面,唯品会已经连续25 个季度实现盈利,2018Q4 实现归母净利润6.89 亿元,同比增长2.3%;Non-GAAP 净利润达9.14 亿元,Non-GAAP 净利率回升至3.5%。
我们认为,唯品会在特卖领域积累了充足经验和供应链优势,回归优势品类、低价好货的战略有效提升复购率和用户粘性,品类调整下物流的规模效应有望进一步凸显。
风险提示事件:(1)京东腾讯引流不及预期,流量成本大幅上升;(2)服饰品类优势减弱,品类拓张受阻;(3)物流布局费用超预期,供应链能力减弱;(4)升级特卖业务不理想,造成公司毛利率持续下滑;(5)金融业务风控能力不足,逾期风险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