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解析电影票房下滑背后的故事:“口红效应”消失,还是“烂片”太多?-190224

《中泰证券-解析电影票房下滑背后的故事:“口红效应”消失,还是“烂片”太多?-190224(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解析电影票房下滑背后的故事:“口红效应”消失,还是“烂片”太多?-190224(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2018 年以来,电影票房收入增速大幅走弱,多个月份大幅负增长,2019 年1月票房收入增速甚至大降至-32%。但是按照“口红效应”的理论,价格低廉的电影等小娱乐消费应该是经济下行周期的“受益者”才对。“口红效应”消失了?电影消费增速为何下滑?究竟是“烂片”太多,还是所有消费都不行?本文深挖电影票房数据,解密票房低迷背后的故事。
1、无视“口红效应”,近期国内电影票房意外走弱。电影消费和其他普通商品消费不同,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电影消费大多数时候是逆经济周期的,即具有“口红效应”。但2018 年下半年以来电影消费明显走弱,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次的增速持续走低。
2、电影票房走弱并非意味着“口红效应”的消失。拆分影片市场结构来看,高评分电影的“口红效应”依旧非常明显。但近年来好电影的数量占比在提升,也并没有提高整体电影票房的增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票价抬升,使得看电影不再那么“廉价”,特别是低评分电影失去了“相对廉价”的身份。与此同时,线上等众多新型娱乐正在以“更廉价”的特质,替代了部分低评分电影的市场。所以并不是消费的“口红效应”消失了,而是出现了新的受追捧的“口红”。
3、今年消费增速或继续放缓,但并不意味着消费降级。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速放缓拖累居民收入增长,房价逐步回落影响居民财富增长和消费预期,今年消费增速放缓的趋势难以逆转。但消费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消费降级,居民实际收入依然保持正增长,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就不会改变。电影票房增速的变化、高端娱乐的爆发增长都体现了当前的消费升级。长期来看,积累的贫富分化,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都会对高端消费和消费升级的领域具有持续推动作用。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政策变动,票补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