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策略方法论研究系列之二:从政策经济周期,如何推出的一季度修复?-190225

《光大证券-策略方法论研究系列之二:从政策经济周期,如何推出的一季度修复?-190225(1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策略方法论研究系列之二:从政策经济周期,如何推出的一季度修复?-190225(19页).pdf(1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政策经济周期的分析框架来自于P=EPS*PE的恒等式。EPS由经济数据决定;PE作为对股市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由经济数据和政策共同决定,其中经济数据主要通过适应性预期来影响估值,政策主要通过理性预期来决定估值。在政策经济周期中,就业与通胀是决策的经济硬约束,也就是所谓的"形势比人强";政策力度足够大,其累积效果最终将会影响经济的周期波动。
政策虽然内生于经济数据,但两者并非机械的依赖关系,存在"数据强、政策松"、"数据强、政策紧"、"数据弱、政策紧"、"数据弱、政策松"四个阶段。其中,一、三两个阶段具有对称关系,都是出现经济周期转折点,但决策滞后性决定了政策不会立即随经济形势而转向;二、四两个阶段也具有对称性,差别在于第二阶段是数据强一分、政策紧一分,第四阶段是数据弱一分、政策松一分。
政策经济周期四个阶段将会在政策、经济的互动下,形成自发轮回。以适应性预期为主、间以理性预期的人的预期形成模式,导致很难存在恰到好处的政策,要么是政策力度不够强不足以扭转适应性预期,要打破顺周期性就需要政策力度过大,用过了又会导致前期累积性政策效果一道迸发进而逆转形势。
在政策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股债等大类资产表现不一样。数据强、政策松的第一阶段,是股牛债熊;数据强、政策松的第二阶段,依旧是股牛债熊,但股票是结构性牛市,债市即将步入熊市尾声;数据弱、政策紧的第三阶段是股熊债牛,由于双杀导致的单边下跌,这也是股市表现最差的阶段;数据弱、政策松的第四阶段,股债双牛,与第二阶段形成对应的是,股市处于牛市初期,债市处于牛市末期。
一季度修复的关键在于政策经济周期第四阶段大势的确立,外资只是加速器。在2018年Q4,美联储加速加息、中国经济高通胀、风险溢价持续攀升三大内忧外患都出现了明显缓解,大势实现了三、四阶段的切换,但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市场认知明显还没有从"数据弱、政策紧"的第三阶段出来,政策由紧到松的巨大预期差是我们提出"一季度修复"的关键。不只是外资买进的白酒白电涨,养殖、券商、半导体等第四阶段的优势品种也涨幅靠前,印证了这一点。
短期行情有些偏快,但无足过度担忧。2月15日,上午公布的通胀数据低于预期,当天下午公布的金融数据高于预期。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进一步证实了"数据弱、政策松"的第四阶段的确立,意味着第三阶段"数据弱、政策紧"双杀导致的单边下跌结束了,市场进入震荡中的上涨阶段,因此,即便是短期市场行情走的有些偏快,也无足担忧,一定要保持仓位比2018年要重的多,继续维持年度报告"一季度修复,二季度风险,下半年牛市前夕"的观点不变。
风险提示:中国周期超预期下行;美股超预期波动;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