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平安证券-顺络电子-002138-业绩符合预期,多品类同步齐飞-190228

上传日期:2019-03-01 11:09:08 / 研报作者:刘舜逢 / 分享者:1002694
研报附件
平安证券-顺络电子-002138-业绩符合预期,多品类同步齐飞-190228.pdf
大小:476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平安证券-顺络电子-002138-业绩符合预期,多品类同步齐飞-190228

平安证券-顺络电子-002138-业绩符合预期,多品类同步齐飞-190228
文本预览:

《平安证券-顺络电子-002138-业绩符合预期,多品类同步齐飞-190228(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顺络电子-002138-业绩符合预期,多品类同步齐飞-190228(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事项:
        公司公布2018年财报,2018年公司实现营收23.62亿元(18.84%  YoY),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78亿元(40.23%  YoY),每股收益0.59元,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含税)。
        平安观点:
        归母净利高增,业绩符合预期:公司公布2018  年财报,2018  年公司实现营收23.62  亿元(18.84%  YoY),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78  亿元(40.23%  YoY),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34.64%和20.45%,与2017年报相比分别提升1.2pct、3.1pct,每股收益0.59  元,业绩符合预期。一方面,作为基础性的元器件,电感广泛使用于消费电子、通讯设备、工业及各类机器设备中,受到单一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另一方面,被动器件的技术更迭相比芯片较慢,客户结构相对稳定。产品端,公司整体经营稳健,从电感产品稳步扩充到电子变压器,微波器件和陶瓷片等产品;费用端,2018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分别为2.87%,11.51%,相比2017  年分别下降0.57pct  和0.78pct,费用控制较好。全资子公司上海瀚谋以7.18  亿元购买工业用地5.77  万平方米,建设顺络电子亚太区总部以及先进制造基地,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
        电感业务稳步增长,非电感业务快速发展:公司电感类产品客户开拓进展顺利,新增国际大客户订单,产品系列扩展及新客户份额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未来随着5G  商用及IOT  普及,射频前端集成度的提高也将带来电感价值量的上升。电感方面,公司已具备01005  尺寸高Q  特性射频电感量产能力,公司的产品线也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未来有望享受行业爆发红利。另外,公司2018  年完成了用于5G  通讯设备的介质滤波器、耦合器、LTCC  滤波器等产品的原型样品研发,部分产品获得了关键性大客户的认证编码。公司自2011  年开始研究手机及可穿戴设备用锆陶瓷产品,目前已掌握了上游粉料到下游精细化加工技术,在手机背板密切配合终端客户进行前期预研开发。
        横向拓展进展顺利,汽车电子放量在即:横向布局上,公司在通讯、汽车电子、物联网及模块等均取得持续性重大进展,进一步拓宽了公司产品的应用广度及深度。汽车电子方面,电子变压器是公司汽车电子的拳头产品,目前公司电子变压器产品已取得博世、法雷奥等国际厂商的认证,产品主要用于倒车雷达系统中。随着汽车电子化向中低端发展以及未来自动驾驶的应用,毫米波雷达需求将迎来爆发性增长。据Plunked  Research  预测,2020  年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需求将达7200  万颗,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凭借领先的技术、优秀的产品及高质稳定的客户,业绩释放在即。
        投资策略:公司立足电感,不断拓宽产品种类以拓展产品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电子变压器等汽车电子业绩逐步释放。基于公司无线充电及手机陶瓷后盖业务进展不及预期,我们调低公司19/20年业绩指引,预计公司2019-2021  年净利分别为6.10/7.47/8.97  亿元(19/20  年原值为6.56/8.45亿元),对应的PE  为24/20/16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应用不及预期风险:下游应用中,手机产业为公司产品核心应用领域。手机产业从功能机向智能机的发展中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随着产业进入成熟期和近几年市场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如果手机销量增速显著低于市场预期则给公司业绩带来影响;2)公司新产品开拓低于预期:公司开拓的新产品,可能涉及新兴应用领域,如果公司在新兴应用市场初期不能有效推广产品,达到预期的收益,将会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3)成本增加的风险:随着供给侧改革或者环保限产的进行,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会提升行业公司的材料成本,同时,国内不断上涨的人力成本也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