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证券-专题分析报告:解读~科创板制度及其对券商影响-190304

《中原证券-专题分析报告:解读~科创板制度及其对券商影响-190304(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证券-专题分析报告:解读~科创板制度及其对券商影响-190304(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 经过2019年1月30日至2月28日期间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中国证监会于3月1日晚间正式发布《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经证监会批准,上交所、中国结算相关业务规则随之发布。上述关于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明确科创板定位与重点支持行业。科创板定位于将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支持行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市场化为导向,明确上交所、证监会、发行人和投资者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并设立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科创板上市委员会。科创板公司由上交所负责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上交所在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3个月内形成审核意见;证监会负责科创板股票的发行注册,证监会在收到上交所审核意见后的2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同意注册,同意注册的决定自作出之日起1年内有效;发行人及其中介机构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投资者自行甄别信息并承担投资风险。
立足于科创板的多元包容性和直接融资便利性,制定了首次发行上市的多样化标准。与主板、创业板相比较,科创板对企业首发上市的要求更加灵活包容,结合"市值、收入、净利润、现金流、核心技术"等多重指标制定了以市值为核心并且企业经营成果越好、对市值要求越低的多样化标准体现。
市场化发行承销机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持续监管制度、市场化的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的投资者保护机制、严格的退市制度等五大配套制度,为注册制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作为资本市场的增量改革举措之一,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其用意在于促进资本市场提升直接融资效率,这必然会影响到证券公司的经营发展。对证券公司而言,科创板设立,相当于为自身开辟了一个具有一定潜力的机构客户市场,但各家证券公司在这一市场中能占有多大份额、获得多少业务收入,还将有赖于各家公司在资金、研究、内控、机构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各业务板块的协同效率。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经济下行压力、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