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金证券-事件点评:积极政策助力宏观经济筑底-190305

《华金证券-事件点评:积极政策助力宏观经济筑底-190305(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金证券-事件点评:积极政策助力宏观经济筑底-190305(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事件:2019 年3 月5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
点评:
1、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去年目标为6.5%左右,实际为6.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维持去年目标,实际为2.1%),城镇新增就业1100 万人以上(维持去年目标,实际为1361 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去年目标为5.5%以内,实际为4.9%),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维持去年目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持去年目标),进出口稳中提质(去年为稳中向好),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维持去年提法),金融财政风险有效防控(去年是各类风险有序有效防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 万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维持去年提法,实际6.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去年是下降3%以上,实际3.1%)。
目标定位总体而言是稳字当头、降速以提质增效、防风险、惠民生。
2、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去年是聚力增效),赤字率2.8%(去年目标为2.6%,实际为2.6%),财政赤字2.76 万亿元(去年目标为2.38 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83 万亿元(去年目标为1.55 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9300 亿元(去年目标为8300 万亿元),财政支出超过23 万亿元(去年目标为21 万亿元),增长6.5%。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10.9%(维持去年目标)。
为实现“六稳”,积极的财政政策扛大旗。
3、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去年为保持中性,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 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去年目标为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M2 实际为8.1%,社融规模实际为9.8%),既不搞“大水漫灌”,又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去年是差别化准备金、差异化信贷政策),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为激活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以及降低全社会融资成本,货币政策定向滴灌料扩围。
4、就业
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杠杆
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去年是抓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但去杠杆力度料放缓。
6、风险防控
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输入性风险。
特别强调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料金融市场维稳力度会加大。
7、民营企业(民营经济)
2019 年出现四次,分别是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下大气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升级;2018 年出现三次,分别是2018 年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认真解决民营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让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尽显身手。
政策对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不但会继续加大,而且将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督促政策的落实。
8、消费
2019 年是推动消费稳定增长,稳定汽车消费,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2018 年是积极扩大消费,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
汽车消费在总消费中的占比最大,因此稳定汽车消费对于稳定消费极为重要且必要。
9、投资
完成铁路投资8000 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 万亿元,再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灾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776 亿元,比去年增加400 亿元。2018 年为完成铁路投资7320 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 万亿元左右,水利在建投资规模达到1 万亿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376 亿元。
基建投资再发力,将再次托起投资的稳定增长,但在传统基建项目的基础上,料将大幅增加在新基建项目上的投资,如信息基建投资等。
10、房地产
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城镇老旧小区量大面广,要大力进行改造提升;2018 年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将进一步完成,保障房起支撑作用,市场房政策料将局部放松。
11、对外开放
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新增),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新增),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去年促进外资稳定增长)。
特别强调对外开放的规则开放,表明对外开放格局出现重大变化,对外开放的规则制度将加快与国际接轨;同时特别强调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表明中美经贸摩擦仍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加强出口市场的分散化,料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份额将有进一步的提升。
12、税费
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继续向推进税率三档并两档、税制简化方向迈进,抓好年初出台的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落实,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2018 年为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改革完善增值税,按照三档并两档方向调整税率水平,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率,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大幅扩展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大幅提高企业新购入仪器设备税前扣除上限,实施企业境外所得综合抵免政策,扩大物流企业仓储用地税收优惠范围,继续实施企业重组土地增值税、契税等到期优惠政策,全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 多亿元,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全年要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 多亿元。
减税降费助力实体经济走出困境,并促进其加快转型升级速度。
13、地方政府债券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 万亿元,比去年增加8000 亿元,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也为更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创造条件,合理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继续发行一定数量的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减轻地方利息负担。2018 年为安排地方专项债券1.35 万亿元,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平稳建设,合理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
地方政府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继续推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
14、土地入市
推广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2018年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
土地入市不局限于农村,而且涵盖城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意味着住房的保障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同时市场房的供应量也料将增加。
15、改革领域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包括加快国资国企改革、下大力气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2018 年为深化基础性关键性领域改革,包括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健全生态文明体制。
改革领域更加聚焦,也更有利于实现突破性成果。
16、民生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 万亿元。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 元,。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做好常见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
教育和医疗的不堪重负使得居民增加预防性储蓄需求,也是抑制居民进一步扩大消费的两座大山。唯有在教育和医疗上不断投入和完善,方能从根本上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
总结:财政政策发力,货币政策等配套,料将助力宏观经济二季度末三季度初成功筑底。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情况,中美经贸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