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招银国际-首席观点:再议赤字率“红线”-190307

上传日期:2019-03-08 14:01:01 / 研报作者:丁安华 / 分享者:1001239
研报附件
招银国际-首席观点:再议赤字率“红线”-190307.pdf
大小:600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招银国际-首席观点:再议赤字率“红线”-190307

招银国际-首席观点:再议赤字率“红线”-190307
文本预览:

《招银国际-首席观点:再议赤字率“红线”-190307(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银国际-首席观点:再议赤字率“红线”-190307(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如果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多方面的改革措施上均有突破,特别是减税力度超出市场预期的话,财政赤字的安排可能是唯一低于市场预期的数字。今年的赤字率水平设定在2.8%,比去年上调0.2  个百分点。有观点认为,这一赤字水平位于“国际通用的3%控制线以内”,因而具有合理性。
        观察历年中国的预算赤字率水平,的确被约束在3%这一隐性“红线”之内,对财政预算过程和调节效果构成了相当明显的限制。那么,我们应该追问,3%的赤字率“红线”是否具有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在经济形势趋于复杂严峻的背景下,要发挥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就必须追溯3%赤字率“红线”的意义。
        一、  3%赤字率“红线”的来源
        国际上,3%赤字率“红线”的说法,主要来源于欧盟对成员国施加的财政纪律要求。作为成员国加入欧盟的财政准入条件,签订于1992  年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  Treaty)明确规定,成员国财政赤字须低于GDP  的3%(或称“趋同标准”)。不过,欧盟也认同成员国面临严重经济衰退时不受此限制,短暂超过3%亦被允许。另外,政府债务余额必须低于GDP  的60%。
        为保证欧元稳定,严格约束成员国对“趋同标准”的执行,欧盟成员国于1997年6  月通过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稳定与增长公约》(The  Stability  and  GrowthPact),日后成为了欧盟国家财政政策协调的基本架构。其中不仅再次明确了3%的财政赤字率上限,还进一步规定了针对超标国家的处罚措施,提出“矫正工具”(Corrective  Arm),即若会员国财政赤字超过GDP  的3%或债务超过60%,将启动超额赤字程序,包括对欧元区成员国罚款以及在超额赤字消除前暂缓向其融资等。
        为什么是3%?有文献指出,欧盟3%这一赤字率红线的依据,或许源于20世纪70-80  年代欧共体成员国赤字的平均值1,同时也与欧盟对上世纪90  年代各成员国的预测赤字水平相关。
        二、  追问赤字率“红线”:理论与实践
        首先,从经济学理论看,3%这一定量赤字警戒线并没有任何理论依据。尽管可持续的财政计划无法建立在过高的赤字率上,但“过高”本身并没有统一的衡量尺度。3%的财政赤字率仅仅是为建立欧洲统一货币区而制定的必要“筛选”标准。迄今为止,并没有研究能够证明3%的赤字率就是财政政策效果的分水岭,统计分析也不支持3%以上和以下的赤字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显著差异2。简而言之,3%至多是“大拇指法则”(rule  of  thumb),是一个经验数据或大致预测值,并无如何经济学理论作为支持。
        其次,从实践看,对于系统稳定的经济体来说,3%可能是过紧的约束。本世纪以来欧盟经济增长放缓,越来越多的国家为寻求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纷纷突破了赤字率3%的“红线”。即便作为欧盟核心的德国和法国,其财政赤字率也有突破3%的情况发生。各国对《稳定与增长公约》的抱怨日盛,最终推动了公约的修订,其中新增了对成员国在“特殊情况”下适度提高赤字率的规定,并进一步放宽了超标国恢复3%赤字率标准的时限,即恢复时限从1  年放宽至5  年。
        而且,实证研究显示,人为设定的赤字率红线使政策制定者行为扭曲。IMF  对于赤字硬性约束和财政政策的关系做过实证研究3,发现在经济平稳发展阶段,政府倾向于采取顺周期财政政策,将赤字率恰好控制在“红线”之下。这就使得政府在经济变差的情况下,能够采用的逆周期调节空间受限。为了避免触碰赤字警戒线遭受处罚,欧盟成员国的财政政策制定者不得不选择放弃调高赤字率可能带来的增长机会。硬性赤字上限对经济上行和下行产生不对称的影响,阻碍政府在出现经济下行迹象时做出及时的政策调整,直到出现更严重的经济衰退时才做出财政转向,往往代价高昂。
        三、  真的存在3%的国际通用控制线吗?
        从各国的财政实践来看,突破3%见怪不怪,或者说不存在3%的控制线。无论是美、日、欧等发达国家,还是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财政赤字率都曾突破3%;尤其是美国,在金融危机时赤字率一度突破10%,即便在其强劲复苏的今天,赤字率仍有4%左右。此外,俄罗斯在应对外需骤减时,赤字率也突破过6%。欧债危机期间,希腊2009  年财政赤字率更高达13.6%。在经济下行时,突破3%成为常态,既不值得欢呼,也不是财政末日,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