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证券-建筑行业动态分析:中意政府签署“一带一路”协议,深改委会议强调推进西部地区建设-190324

《安信证券-建筑行业动态分析:中意政府签署“一带一路”协议,深改委会议强调推进西部地区建设-190324(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信证券-建筑行业动态分析:中意政府签署“一带一路”协议,深改委会议强调推进西部地区建设-190324(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行业及政策动态:1)中国一带一路网,意大利当地时间 3 月 23 日,中国同意大利共同签署了中意政府间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意大利也成为首个签署这一协议的“七国集团”(G7)国家。2)2019 年 3 月 24 日,澎湃新闻,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19 年年会在北京开幕,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中国将在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领域促进有效投资,依法合规采用PPP 等多种方式调动社会资本投入补短板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川藏铁路、沿江高铁等一批重大工程规划建设。
■本周行情回顾
本周(03.18-03.22)建筑行业(中信建筑指数)涨幅为+4.15%(HS300 为+2.37%)。本周 行业涨幅前 5 为农尚环境(+60.92%)、北新路桥(+46.35%)、华电重工(+27.51%)、*ST 毅达(+22.04%)、*ST 罗顿(+19.10%);本周跌幅前 5 为名家汇(-8.63%)、大丰实业(-8.03%)、弘高创意(-4.22%)、汉嘉设计(-3.30%)、镇海股份(-2.96%)。
从行业整体市盈率来看,至 3 月 23 日行业市盈率(TTM,指数均值整体法)为12.71 倍,与上周相比有所提升,与去年同期相比行业市盈率下滑幅度接近 20%,接近 2014 年 11 月水平。行业市净率(MRQ)为 1.43,与上周相比也有所提升。当前行业市盈率(TTM)最低前 5 为中国建筑(7.07)、中国中铁(9.06)、中国交建(9.27)、四川路桥(10.42);市净率(MRQ)最低前 5 为葛洲坝(0.81)、中国中冶(0.90)、中国铁建(0.97)、丽鹏股份(0.98)、中国中铁(1.00)。
本周建筑行业指数(CS)周涨幅+4.15%,涨幅较上周有所提升,强于深证成指(+3.44%)、上证综指(+2.73%)和沪深 300(+2.37%)本周表现,周涨幅在 CS29 个一级行业中排于第 14 位。本周建筑行业呈普涨趋势,共 109 家公司录得上涨,数量占比 88%;本周涨幅超过行业指数涨幅(+4.1%)的公司数量为 59 家,占比 48%。本周建筑行业录得上涨公司家数及涨幅超过行业的家数较上周均有所增加,行业排名较上周有所提升。从本周涨幅结构来看,涨幅排名前 10 的标的主要为园林工程、专业工程、勘察设计及路桥施工相关标的,大部分为中小市值标的,园林工程板块的农尚环境(+60.92%)涨幅位于本周首位;专业工程板块的华电重工(+27.51%)、中钢国际(+14.96%)、中铝国际(+18.14%)本周排名靠前;勘察设计板块的启迪设计(+16.30%)本周涨幅超过 15%;本周路桥施工板块的正平股份(+14.65%)、北新路桥(+46.35%)涨幅也位居前 10 范围。
根据中国一带一路网消息,意大利当地时间 3 月 23 日,中国同意大利共同签署了中意政府间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意大利也成为首个签署这一协议的“七国集团”(G7)国家。2020 年,在“十三五”规划末期,两国将迎来建交 50 周年。值此重要时间节点,双方将在基础建设、航空航天、农业工业、福利健康、环境保护和城市化等领域优先展开双边合作。据外媒报道,意大利有意推动两国在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合作,欢迎中企对意大利东北部的里雅斯特港进行投资。
意大利位于地中海中部,苏伊士运河与中欧之间的最短航线上,是欧洲第二大制造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拥有高质量的港口、公路和铁路网络,在互联互通建设方面有着特殊地理优势,两国有望迎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建和修建投资合作机会,此外中意两国今后在第三方市场合作方面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自习近平总书记 2013 年秋天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带动了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商务部合作司统计数据, 2018 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 7721 份,新签合同额 1257.8 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2%;完成营业额 893.3 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 52.8%,同比增长 4.4%;新签合同额占比和营业额占比较 2017 年进一步提升。据《2018 年度“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报告》公布内容,2018 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刚性需求持续增长,市场需求指数由 2017 年的 100.8 上升至 105.9,发展趋势指数较2017 年大幅提升至 145.7,跨国际间项目热情持续提高,其中交通与电力继续领跑“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排名,为国际基础设施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第二届“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 2019 年 4 月份举行,2019 年“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基建需求和积极政策可期。
根据央视新闻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 3 月 19 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要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更加注重抓好大保护,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重要位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要更加注重抓好大开放,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内外通道和区域性枢纽,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要更加注重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根据 2018 年 8 月发改委通报,已经累计新开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 152 项,投资总规模 3.75 万亿元,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民生和生态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公路累计开工重点工程 35 项,水利累计开工重点工程 20 项,投资规模 4041亿元,生态环保方面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重点工程。按照计划安排,152 项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项目将在 2023 年年底完工,完工以后西部将新增铁路里程 8751 公里,新增高速公路 3219公里,新增发电装机 1878 万千瓦。本次深改委会议再次强调了西部大开发建设的重点关注领域,为西部地区生态环保、交通设施等短板项目的推进再次注入推力。
本周 3 月 24 日上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19 年年会在北京开幕。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中国将在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领域促进有效投资,依法合规采用 PPP 等多种方式调动社会资本投入补短板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川藏铁路、沿江高铁等一批重大工程规划建设。2019 年初宁吉喆表示要扎实推进“十三五”165 项重大项目实施,国家发改委已经审批、核准、备案了一批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补短板项目,目前中西部多省市的补短板项目已集中开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表示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力争今年三季度末具备开工建设条件。川藏铁路总长约 1700公里,80%以上将以隧道和桥梁的方式建设,累计爬升高度达 16000 多米,投资约 2500 亿元。
PPP 作为基础设施补短板的重要抓手和实施途径,在经历近 2 年的清理整顿后已夯实规范发展基础,今年 3 月 4 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和 3 月 8 号发布的 10 号文强调了鼓励民资和外资参与。2019 年在流动性改善、企业信用修复及资金成本下行的趋势下 PPP 有望迎来重新走上快速健康发展道路,为基建补短板建设的资金供给释放了积极信号。
3 月 20 日,财政部网站发布了 2019 年 2 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截至 2019 年 2 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 191,420 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其中,一般债务 114,273 亿元,专项债务77,147 亿元;政府债券18,8269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 3151 亿元。2019 年 1-2 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7,821 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 4,560 亿元,发行专项债券 3,261 亿元;按用途划分,发行新增债券 6,961 亿元(包括新增一般债券 3,883 亿元、新增专项债券 3,078 亿元),发行置换债券和再融资债券(用于偿还部分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860 亿元。3 月 1 日至 3 月 20 日,全国发行地方债 2,745.25 亿元,截至 3 月 20日,从今年 1 月 21 日首只地方债发行以来,全国发行地方债规模达 10,566.25 亿元,即不到 3 个月时间地方债发行规模已突破 1 万亿元。
1 月 9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 2019 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合计 1.39 万亿元,2019 年前两月发行的新增债券规模已占提前下达限额的43.6%。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2.15 万亿元,比去年增加 8000 亿元,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为稳投资、补短板、调结构发挥重要作用,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的提前为 2019 年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来源,目前距离提前下发限额还有接近 7000 亿元的新增地方债券发行空间,3 月 24 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19 年年会上,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今年将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争取 9 月底前将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3.08 万亿元发行完毕。预计随政府发行进度的推进,后期基建项目执行进度会持续加快。
在我们的分析框架中,建筑行业估值更多反映出景气度变化预期, 2018 年建筑行业整体行情低迷主要反映出市场对于投资增速的悲观预期,即对于建筑行业需求端两大方向基建及房地产在经济发展动能转换,清理 PPP 项目、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资管新规下表外融资的逐步缩减背景下增长边际的递减预期。此预期受政策变动影响较大,但实质已在 2017 年下半年至 2018 年下半年得到了充分消化,2018 年 5 月以来基建投资增速持续低于 10%,处于近年的低位水平,但自2018 年 9 月起,基建投资增速持续回升,基建补短板的持续推进以及不断改善的融资政策,验证了我们对于 2019 年投资增速、财政支出力度、企业信用及融资环境边际改善的乐观预期。2019 年全国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已明确,拟完成铁路投资 8000 亿元、公路水运投资 1.8 万亿元,再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多地固定投资预期目标和重大项目计划发布,国家重点建设区域包括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建设以及农村地区等建设战略已纷纷出台,中央及各部委多次在基建补短板领域释放积极信号,我们判断后续相关基建项目进度或有望密集、加快推进。
我们认为当下建筑行业的投资逻辑如下:1)市场担心的政策收紧已经不复存在,目前全国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强劲,地域分布广阔,有助于提升建筑行业的估值空间,助力建筑行业的估值修复;2)市场关注的建筑企业融资环境已发生变化,降准政策的实行、国家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目标,将有助于建筑企业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利率上行成本高企的冲击和缓解"融资难"窘境;3)市场关注的建筑企业业绩增速下滑预期已有所改变,融资环境变化导致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建筑企业业绩增速下滑,一旦融资环节改善,建筑企业业绩增速有望企稳提升。我们积极看好 2019 年基建增速的修复,建议重点关注大建筑央企、地方路桥及勘察设计企业、生态园林企业等投资机遇。
核心观点及投资建议
建筑反弹仍在路上。当前建筑行情反映政策边际改善下的估值修复,未来建筑行情能走多远主要取决于:政策持续回暖+行业基本面支撑+上市公司业绩释放。
重点推荐:
1) 基建任务主要承担力量、估值及信用优势显著、累计调整幅度较深的大建筑央企【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建筑】、【葛洲坝】等;
2) 主要地方路桥建设企业,【安徽水利】、【山东路桥】等;
3) 生态园林建设主要受益公司【东珠生态】(国家湿地公园第一股,现金流好,负债率低,业绩确定性强)、【岭南股份】(“园林+”典范,文旅大有亮点,订单成倍增长,业绩持续释放,估值优势显著)等;
4) 民企融资政策主要受益公司,判断其因信用问题导致的估值折价有望得到一定程度修复,重点推荐【苏交科】、【东方园林】等重要标的;
5) 油价上涨趋势较为明确,油气开采服务及化学工程子行业或有望受益于相关石油、石化企业经营景气度提升趋势下的资本开支增加,重点推荐【中国化学】等。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风险、PPP 推进不及预期、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地方财政增长缓慢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