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宝证券-私募基金专题报告:561家“公奔私”私募证券基金画像(内附名单)-190326

《华宝证券-私募基金专题报告:561家“公奔私”私募证券基金画像(内附名单)-190326(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宝证券-私募基金专题报告:561家“公奔私”私募证券基金画像(内附名单)-190326(18页).pdf(1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什么是“公奔私”。公募基金经理“下海”创办私募投资基金,并开展相关投资业务,俗称“公奔私”,通常也将这类私募投资基金划归为“公募派”。
561 家“公募派”私募证券基金,占比6.3%。截至2019 年1 月底,已在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24194 家,其中登记机构类型为证券投资类的管理人有8882 家。在所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中,有公募背景的管理人有561 家,占证券投资类管理人总数的6.3%。
“华夏系”基金经理最热衷奔私。对“公奔私”基金经理原供职公募基金进行统计,有32 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法人代表来自华夏基金,是所有公募基金中数量最多的,紧随其后是来自博时基金的,有24 人,来自国泰基金和华安基金均有16 人。
“公奔私”潮起吃饭行情。从“公奔私”私募证券基金的成立时间看,历史上有过几波奔私小高峰,与A 股牛市时点不谋而合。
区域情结:奔私后倾向在老东家地域展业。从561 家有公募背景的私募管理人办公地域分布看,有超过95%的管理人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城市办公,这与公募基金的地域分布集中度是一致的。这表明基金经理倾向于选择在较为熟悉的地域成立新机构开展业务,以便尽可能利用原有的市场知名度、投研资源、资金支持,当然这也与上述城市金融配套资源较为丰富有关。
“公奔私”头部机构中期业绩占优。从3 年维度的中期看,2016~2018年,“公奔私”管理人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稍逊于全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但在年化收益率的前1/4 分位上优于全市场平均水平。由此可见,拉长考察期来看,公募背景证券类管理人的业绩表现分化较明显,这可能与2016~2018年市场表现变化较大,基金经理适应能力各异有关。(业绩统计未加入规模要求,仅做粗略参考)
风险提示:私募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者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