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银国际-11月中国宏观数据点评:出口韧性仍强,但贸易顺差将逐渐收窄-211208

《浦银国际-11月中国宏观数据点评:出口韧性仍强,但贸易顺差将逐渐收窄-211208(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浦银国际-11月中国宏观数据点评:出口韧性仍强,但贸易顺差将逐渐收窄-211208(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出口韧性仍强,进口增速加快。 11月,出口(美元计)同比增长22.0%,高于市场预期(20.3%),出口两年年均增速从10月的18.7%升至11月的21.2%,增速进一步的上升显示中国出口的韧性仍在。 11月,进口(美元计)同比增长31.7%,显著高于市场预期的21.5%,进口两年年均增速从10月的12.4%升至11月的17.4%,进口增速明显加快。 全球生产恢复的驱动下,中国出口展现韧性。 从全球来看,多数G20经济体(除墨西哥外)制造业PMI在最近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显示出生产恢复向好,因此带动了中国11月出口的继续增长。 海外补库存趋势,将带动中国出口持续增长。 正如我们在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中所讲,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市场将重建库存,我们预计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能使接近历史低点的库存销售比恢复至趋势水平。 因此我们认为,海外低库存压力所导致的补库存趋势,将成为推动中国出口向好的持续性因素。 除了出口的拉动,投资带动的结构性需求缺口将推动进口增速继续上升。 在出口持续增长的预期下,进口也会保持增长,尤其是与制造业生产相关联的大宗商品和工业设备。 此外,我们在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中预计,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在2022年将回升,尤其是与绿色经济和高端制造相关的基建投资,这将带动有关原材料和设备的进口,因此进口仍将保持继续增长。 贸易顺差从高位小幅回落,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动力将逐渐减弱。 11月,受进口回升的影响,贸易差额从前期的单月历史最高值(845.4亿美元)降至717.2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836.0美元)。 今年1-10月,贸易顺差持续扩大,成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动力。 但随着明年基建投资的回升、进口继续增长,贸易顺差将有所收窄,叠加服务贸易逆差恢复走阔的因素,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动力将继续减弱。 发达市场补库存、新兴市场“复工”,中国对主要目的地的出口增速出现整体上升。 11月,就两年年均增速而言,中国对南美(33.8%)、美国(24.0%)、韩国(23.4%)、欧盟(20.4%)、东盟(16.0%)的出口保持较高增速,较前期分别回升7.9、1.4、4.9、4.6、3.5个百分点。 其中,发达市场补库存趋势带动了中国对其出口走强;因疫情缓解,新兴市场生产明显恢复,9-11月制造业PMI维持扩张区间,成为中国对其出口上升的主要原因。 主要消费品出口增速探顶,出口额边际回落。 11月,主要消费品(服装、鞋类、家具、玩具)出口的两年年均增速为17.1%,较前期增长0.3个百分点,增幅较前期(4.8个百分点)有明显下降。 就两年年均增速而言,鞋类和玩具出口较前期分别回升1.3和9.8个百分点,服装和家具出口较前期分别下降0.9和2.7个百分点。 11月,主要消费品的出口额已从10月的324.2亿美元降至317.0亿美元,与我们在《10月中国宏观数据点评——出口增速边际加快,贸易顺差创单月历史新高》预测的相一致:考虑到今年三季度消费品出口额显著高于以往同期,叠加四季度出口的周期性下降,今年年末消费品的出口增速将有所放缓,但出口增速的绝对值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高技术产品和电子产品的出口增速上升。 11月,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两年年均增速为17.6%,较前期上升4.4个百分点,增速为今年5月以来新高。 11月,液晶显示板的两年年均增速为22.5%,较前期上升4.8个百分点,增速为今年年内最高值。 11月,手机的出口额(165.4亿美元)有较大幅度上升,为今年年内最高值。 就两年年均增速而言,手机出口结束3个月的负增长,增速反弹至11月的1.8%,较前期增长7.2个百分点。 电子产品的出口增速回升,大概率受益于原材料供应得到改善。 11月,集成电路进口量的两年年均增速则从前期的9.8%回升至11月的10.3%,同比增速为2.8%。 集成电路的供应改善,一定程度受益于新兴市场“复工”的影响,尤其是东南亚芯片封测产业链的情况改善。 欧洲疫情抬头,叠加变种病毒Omicron的出现,防疫物资出口仍有上行空间。 11月,防疫物资出口环比显著上升:用于制造口罩的纺织制品出口达132.5亿美元,环比增长6.0%;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为19.1亿美元,环比增长8.7%。 11月,欧洲多国放松疫情管控后,新增确诊病例出现较大幅度上升。 此外,新变种病毒Omicron的高传染性也增加了防疫物资的需求。 因此,我们预计,防疫物资短期仍将保持高出口额。 11月,从进口结构来看,大宗商品和工业设备进口回升。 就两年年均增速而言,大宗商品11月的进口量增速出现整体回升,其中,铜矿石(3.8个百分点)、原油(4.5个百分点)、铁矿石(8.3个百分点)较前期有不同程度的回升,而煤炭(27.5个百分点)的上升幅度最大,11月的两年年均增速达到29.9%,同比增速达到198.1%。 11月,机床进口量的两年年均增速维持37.1%的较高水平,较前期回落1.8个百分点。 考虑到目前中国的煤炭存量仍较低,叠加制造业生产向好的因素,国内需求将继续拉动大宗商品和工业设备的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