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呷哺呷哺-0520.HK-看好公司长期持续的成长逻辑-190404

《中泰证券-呷哺呷哺-0520.HK-看好公司长期持续的成长逻辑-190404(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呷哺呷哺-0520.HK-看好公司长期持续的成长逻辑-190404(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
公司发布2018 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47.34 亿人民币,同比增加29.2%,餐厅层面经营利润同比增加11.9%至9 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4.62 亿元,同比增加10.1%;净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1.8%下滑至10%;经调整纯利达4.75 亿元,同比增加10%;拟派发股息每股0.096 元,派息率达40%。
点评:
餐厅网络快速扩展可持续,下半年受扰动同店增速下滑。2018 年全年,公司新开168 间呷哺呷哺餐厅及27 间湊湊餐厅,关闭20 间呷哺呷哺餐厅,呷哺呷哺餐厅总数达到886 间,覆盖中国20 个省份的108 个城市及3 个直辖市,随着餐厅网络扩展,公司对北京的依赖度逐渐降低,北京收入占比由 2017 年52%下降至2018 年的47.2%,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公司的加密空间仍广阔,下沉逻辑顺畅,门店的快速拓展可持续,2019 年公司计划呷哺与湊湊的开店数量均不少于2018 年开店数量。2018 年受下半年宏观经济不利因素及“老鼠门”事件,公司翻台率下滑至2.8(2017 年为3.1),同店增长率下滑至2.1%(2017 年为7.2%,2018 年上半年为7.3%),客单价则提升10.1%至53.3 元,未来,我们预期随着餐厅环境升级,菜品升级及创新,下午茶及早餐茶点的引入,经营推广力度的提高,公司的翻台率及同店增长率有望回升。
成本压力导致净利率下滑,但低基数有望带来19 年的高增长。公司原料及耗材占营收的比例由2017 年的37.3%上升至2018 年的37.7%,主要是由于牛羊肉的持续涨价,公司提前采购锁定价格的策略受到一定影响,但餐厅客单价较低,可采取略微提价或调整产品结构的策略,降低采购成本压力;员工成本占比由去年同期的22.7%增至24.7%,主要由于人均工资增加及门店的快速扩张;租金成本占比小幅增加0.2 个百分点至12.2%,公共事业费用占比维持在3.6%,折旧及摊销占比提高了0.6 个百分点至4.7%,主要由于公司持续扩张及门店升级,导致固定资产增加。由于上述原因,公司净利率由2017 年的11.4%下降至2018 年的9.7%,2019-2020 年,我们预期公司的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仍会有一定压力,但净利率下降幅度有限,且2018 年较低的基数,有望带来19 年较快的净利润增速。
湊湊开始贡献盈利;外卖业务提高销售密度。截至2018 年底,凑凑门店数量达到48 间,营业收入达到5.56 亿人民币,同比增加374.9%,营收占比由去年同期的3.2%提升至2018 年的11.7%,主要是由于湊湊餐厅网络持续扩张及门店的逐渐成熟,湊湊餐厅层面的经营利润去年同期亏损2440 万元,2018年实现6480 万元盈利。公司目前外送业务包括呷哺小鲜火锅外送及呷煮呷烫火锅定食,外卖业务可以充分提升餐厅销售密度,目前餐厅的外卖业务覆盖城市由去年同期的5 个增加至75 个一二线城市,同时,公司不断加大外卖业务的市场支持力度,2018 年外卖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加203.3%,此外,公司的调料产品销售业务同比增加28.5%至5769 万元。
盈利预测与估值与建议:我们预计2019-2020 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58.8 亿、70.9 亿人民币,同比增速分别为24.2%、20.6%;净利润分别为5.7 亿、7.30亿人民币,同比增速分别为23.5%、21%,每股盈利分别为0.5、0.6 元,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19-2020 年市盈率分别为21x 及17.4x。考虑与其他港股餐饮企业相比,公司具有持续的成长能力,我们选取DCF 法进行估值,假设负债率为0%,加权资本成本为9.1%,永续增长率为2%,得到2019年公司的参考市值为176 亿港元,对应2019 年的市盈率为26.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食材价格、人工成本及商业租金上涨导致公司利润率走低的风险;食品安全风险;门店扩张至新市场的不确定性;餐厅网络扩张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