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国际-证券行业:北交所设立与新三板深化改革,利于券商持续受益-210903

《中泰国际-证券行业:北交所设立与新三板深化改革,利于券商持续受益-210903(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国际-证券行业:北交所设立与新三板深化改革,利于券商持续受益-210903(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习近平总书记9月2日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致辞中宣布,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证监会亦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北京证券交易所,坚持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由创新层公司产生,维持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京证券交易所“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同步试点证券发行注册制。 在实施过程中,坚守“一个定位”、处理好“两个关系”、实现“三个目标”。 北交所的设立,将带来投行和交易业务的新增量,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更有利于新三板储备项目丰富和服务能力较强的券商。 北交所的定位,对于资本市场的意义与目标北交所设立的定位在于服务创新性中小企业,尊重创新性中小企业发展规律和成长阶段,提升制度包容性和精准性。 北交所的设立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的场内市场,使中国资本市场的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完善,补足了资本市场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的不足,其将与沪深交易所形成错位发展,开启三个市场共同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的新格局;北交所还将与新三板现有创新层、基础层坚持统筹协调与制度联动。 北交所将总体平移精选层各项基础制度,与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形成“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精选层挂牌公司可直接到北交所上市,无须转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将由新三板创新层公司产生。 北交所设立的三个目标包括:一是构建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基础制度安排,补足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短板。 2019年10月以来,证监会从设立精选层、建立公开发行制度、引入连续竞价、建立转板机制、完善退市机制等方面优化新三板基础制度安排;但在当前时点,新三板在降低投资者门槛、突出服务中小企业特色等方面仍有不足,可在北交所层面进行试验;二是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成长路径。 北交所有望为各类创投、私募机构提供新的退出渠道,成为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中重要的融资方。 三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良性市场生态。 工信部披露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企业达4762家,其中303家在A股上市公司、219家在新三板上市,尚有4200多家未上市企业,北交所可引导更多资源关注这些优质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企业,提高品牌效应和吸引力,吸引更多资金流入这些优质的中小企业,提升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力度,而未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亦将成为北交所长期标的来源。 北交所的设立有利新三板储备项目数量丰富和服务能力较强的券商由于新三板服务收费偏低,大型投行更关注主板、科创板、创业板的业务机会,而中小券商则发力新三板,优化布局新三板并积累项目形成竞争优势。 目前新三板有7385家企业挂牌,其中排名靠前的10家券商包括开源证券(600家)、申万宏源(560家)、国融证券(287家)、东吴证券(284家)、中泰证券(272家)、安信证券(266家)、长江证券(259家)、东北证券(211家)、兴业证券(181家),呈现出中小券商占有的格局。 从服务能力看,《2021年第二季度主办券商执业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开源证券、安信证券、申万宏源、九州证券和东北证券的综合评分最高,该等券商的专业服务能力与合规运作水平均较好,在新三板中的细分业务开展水平位居行业领先,而头部券商执业质量的得分则在第10-30名之间。 北交所设立助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拓宽券商展业空间,维持行业“推荐”评级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形成北京证券交易所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错位发展和互联互通的格局,中国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市场结构将进一步完善,中国资本市场将更有活力和韧性,有利券商业绩与估值的提升。 目前港股上市券商估值低于历史中位数,平均PB为0.63,A+H股券商港股平均PB水平为0.69。 继续推荐业绩优良稳健、综合实力领跑行业的华泰证券(6886.HK)、中信证券(6030.HK),投行业务增长靓眼的中金公司(3908.HK)和中资在港券商中全球投行布局较全、全球交易能力提升快的海通国际(665.HK)。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