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四维图新-002405-2018业务拆解-190416

《中泰证券-四维图新-002405-2018业务拆解-190416(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四维图新-002405-2018业务拆解-190416(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2018&19Q1 业绩分析
2018 年公司营业收入 21.34 亿元,同比减少 1.1%,归母净利润为 4.79 亿元,同比增长 80.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57 亿元,同比减少 581.6%。业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1)国内乘用车销量增速下滑导致下游需求同比减少。(2)公司原控股子公司图吧 BVI 进行增资扩股,2018 年 11 月 23 日完成交割手续,自此不再并表。此次交易一次性增加投资收益为 10.77 亿元。(3)子公司杰发科技未完成业绩承诺,一方面公司减少对杰发原股东支付的对价,杰发股权转让业绩补偿金额 6.16 亿元。另一方面,公司对杰发计提商誉减值 8.86 亿元。
2019Q1,公司营业收入为 5.22 亿元,同比增长 15.3%,归母净利润为 4203万元,同比减少 42.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3522 万元,同比减少 37.0%。该季度业绩下滑主要原因包括:1)2018 年同期利润中包括了杰发科技 1 月和 2月的并表。2)联营子公司图吧科技投入较大,19Q1 或将亏损,母公司按照权益法计入到投资收益,带来一定业绩拖累。
业务分拆一:导航业务,或将回暖
导航电子地图业务主要包括:主要包括地图数据、数据编译以及导航软件。导航业务与前装车厂车用车销量数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据乘联会数据,2018年中国乘用车销量为 2235 万辆,同比下降 5.8%,产量为 2309 万辆,同比下降 5.0%。
2018 年导航电子地图业务收入为 7.75 亿元,同比减少 17.6%,毛利率为 91.3%(说明该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比较高)。2018 年导航业务收入增速略低于我们此前预期,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大的行业背景。2018 年 6 月,中国年乘用车销量出现负增长,下游需求暂时回落。
第二,随着国内乘用车大屏渗透率的提升,我们认为,四维导航电子地图对国内自主品牌渗透率或将已提升。而 2018 年乘用车销量的下滑主要发生国内自主品牌车,部分合资高端品牌车的销量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第三、国内车用车销量增速转负发生在 2018 年 6 月份,后续几个月份仍是负增长。四维 2018 年前三季度收入仍有 15%的增长,公司收入增速的回落主要发生在 2018Q4。我们认为,与乘用车销量增速相比,公司导航业务可能存在2-3 个月的滞后期。
业务展望:
1、我们认为 2019 年中国车用车销量增速或将呈现前低后高的情形(即下半年增速好于上半年增速),公司导航业务下游需求或将逐步回暖。2019 年 1-3月份,中国乘用车销量增速分别为-4.0%、-18.5%、-12.0%。与 2018 年年底的降幅相比,19Q1 总体的下降趋势有所缓解
2、前装车载导航渗透率仍有一定提升空间。根据易观数据,2018Q2 中国乘用车前装车载导航渗透率 14.9%,随着车内娱乐需求增加,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以及中高档汽车销量提升,前装车载导航渗透率仍有望提升。
3、本土品牌渗透率提升。随着国内自主品牌大屏占比提升,四维对国内自主车型的覆盖率或将增加。
业务分拆二:车联网业务,有望迎来数据变现
四维的车联网业务包括:乘用车车联网、商用车车联网、以及动态交通信息产品及服务。
乘用车车联网,主要提供 Welink 手机车机互联方案、WeCloud 应用平台及解决方案、智能网联操作系统、Call-Center 系统及云服务、车载硬件。
商用车车联网,提供可以同时面向前装、后装市场的智能车联网终端设备、车联网运营系统及大数据平台、移动端应用产品及一体化解决方案。
动态交通信息产品及服务,面向不同领域客户的需求提供应用产品及定制化服务,主要包括高精度路况信息、事件信息、简易图形、交通预测、文字语音等多种形式交通信息服务。
承接以上三个业务的主要子公司包括:Mapbar technology(图吧)、中寰卫星、世纪高通等。2018 年 8 月和 2018 年 9 月,公司分别对中寰卫星和图吧引进战略投资者。四维对中寰卫星的股权比例从 70.98%降至 43.68%,四维对图吧的持股比例从 60.32%降至 45.17%。图吧完成增资扩股交割的时间为 2018年 11 月 23 日。至此,图吧将成为公司的联营子公司,2019 年不再并表。
2018年图吧营业收入为1.05亿元,净利润为-1.70亿元(2017年图吧收入4992万元,净利润为-1.09 亿元)。中寰卫星营业收入 2.30 亿元,净利润为-0.64 亿元(2017 年收入为 1.79 亿元,净利润为 225 万元)。世纪高通营业收入为 2.48亿元,净利润为 0.79 亿元(2017 年收入为 2.11 亿元,净利润为 0.66 亿元)。
业务展望:
通过以上几个业务收入增速情况,我们可以看出,2018 年四维的车联网业务出现了快速增长。
1、车联网业务有望是未来两年公司商业模式逐步落地的业务。乘用车车联网在不断圈用户,商用车车联网在寻找不同的商业落地场景。
2、乘用车车联网通过以四维智联为主体,引进腾讯基金、蔚来资本、尚珹资本等战略投资者,来加大车用车车联网产品对下游客户的覆盖。因此,短期来看,乘用车车联网的覆盖用户值得关注。
3、商用车车联网,我们认为更多的是寻找数据变现的渠道和场景,相关的产业链环节包括:主机厂、车主司机、物流公司、后市场服务提供商、金融保险、无车承运人等。商业化场景的落地或将是这个业务值得关注的地方。
业务分拆三:高级辅助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业务,产品不断成熟
该业务主要包括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ADAS 解决方案及包括自动驾驶相关数据、芯片、算法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及相关前沿技术研发。我们认为该业务目前贡献收入的主要来自于 ADAS 地图数据,ADAS 解决方案等。该业务占公司收入比例还比较小,但增速非常快。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四维 HD 地图(高精度地图)的进展情况。
2018 年高级辅助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业务收入为 5293 万元,同比增长24.1%。结合产品迭代和下游产品需求升级来看,我们认为,该业务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业务展望:
1、产品:公司的 ADAS 地图已经逐步成熟,并在特斯拉、蔚来等车型得到广泛应用。面对 L3 以上的 HD 地图也在逐步完善,在不断与 Tier1 厂商和车厂不断进行测试。
2、客户(商业化落地):2019 年,我们看到四维的高精度地图订单已经开始落地,首个高精度订单锁定宝马。我们认为,四维传统电子导航地图的客户包括奔驰、丰田、特斯拉等中高端车企,有望依然会选择四维的高精度地图产品。
3、关键时间节点 2020&2021。我们看目前欧洲三大车厂 ABB(奥迪、奔驰、宝马)以及日系主要车厂(丰田、本田、日产)都已经开始宣布自己 L3 车辆量产计划。我们预计,传统车厂 L3 车型量产的时间大概在 2021 年左右。由此可以推算,高精度地图订单落地的时间就是在 2019-2020 年。
4、高精度地图只是四维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之一,是公司从传统电子地图向 HD 地图天然的产品迭代升级。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关注四维在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的布局,该整体解决方案是融合了四维的高精度地图、算法、以及芯片相关核心产品。2018 年,我们已经看到,四维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已经搭载到长城汽车上进行测试。
业务分拆三:芯片业务,新产品不断落地
该业务主体是子公司杰发科技,产品线包括:IVI 芯片、AMP 芯片、MCU 芯片、TPMS 芯片(研发中)、智能座舱以及 ADAS 芯片(研发中)。
2018 年杰发收入为 5.79 亿元,净利润为 1.99 亿元。我们认为,2018 年贡献收入的芯片主要来自于 IVI 芯片,可能也包括少量的 AMP 芯片。2018 年 12月,杰发的 MCU 芯片也开始量产。
业务展望:
1、新产品的量产节奏。AMP 已经于 2017 年底量产,MCU 也于 2018 年 12月开始量产。两款新产品有望逐步贡献收入,但真正放量需要有个时间过程,特别是目前 MCU 产品主要是车窗和雨刷两款控制单元芯片。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以及入选车型的增加,有望逐步贡献收入。
2、老产品 IVI 的竞争力。IVI 芯片有望继续加大在前装车厂的渗透,后装的 IVI芯片价格竞争有望缓和。杰发 IVI 芯片在前装车厂仍有加大业务拓展的空间。
3、TPMS 有望在 2019-2020 年逐步进入量产;关注智能驾驶座舱和 ADAS 芯片的量产节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19-2021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28亿元/5.07 亿元/6.09 亿元,EPS 分别为 0.32 元/0.38 元/0.46 元,目前股价对应的 PE 分别为 80 倍、67 倍、56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回暖低于预期风险;新产品落地低于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