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泰证券-新能源行业深度报告:氢能产业迎来政策、技术和市场机遇-190505

上传日期:2019-05-06 17:17:41 / 研报作者:商艾华 / 分享者:1002694
研报附件
中泰证券-新能源行业深度报告:氢能产业迎来政策、技术和市场机遇-190505.pdf
大小:2511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泰证券-新能源行业深度报告:氢能产业迎来政策、技术和市场机遇-190505

中泰证券-新能源行业深度报告:氢能产业迎来政策、技术和市场机遇-190505
文本预览:

《中泰证券-新能源行业深度报告:氢能产业迎来政策、技术和市场机遇-190505(3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新能源行业深度报告:氢能产业迎来政策、技术和市场机遇-190505(32页).pdf(3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氢能产业迎来政策、技术和市场机遇。我国氢能源产业处于导入期,政策支持、技术革新和市场普及是氢能产业规模化的关键。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我国将于  2020  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示范应用。我们认为发展氢能源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是政策支持,氢能产业正在取得政策自上而下的资金支持,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的审批条件有望放宽,配套政策和资金有利于解决加氢站前期资金投入大、氢站运营的安监审批难等问题;二是技术革新,大规模制氢、储运氢和加氢成本高、电堆贵金属使用量大、催化剂易中毒等技术问题已经有解决途径;三是市场普及,氢能终端使用成本降低至比汽油便宜指日可待,消费者对于氢燃料汽车的有效需求将大幅提升,进而促进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产业界加快布局上下游,市场投融资热度持续上升。目前中国氢能产业与  2013  年锂电池政策环境、技术条件和产业资本参与度热度极为相似。
        政策持续发力,补贴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2001-18  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需求端和基础科研攻关。2019  年以来政策向基础设施建设、关键零部件制造和配套运营服务等供给端倾斜。加氢站的建设和运营补贴正同步推进,单站最高建设补贴达  900  万元。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最高达  50  万元/辆,远大于纯电动车,已基本覆盖购车成本差距。2020  年以后,政府针对氢能源产业仍将保持一定强度的财政补贴。
        产业化面临用氢成本高的挑战,降成本依赖多元化的供氢体系。经济、实用是氢能产业化的根本动力。终端用氢成本降低应从制氢、储运、加氢等方面综合考虑。我们认为,因地制宜采用多元化的供氢体系,能有效降低氢能的平均使用成本。目前,化工装置副产氢气路线制氢成本仅  8-10  元/kg,潜在可利用规模达  800  万吨/年,能满足未来数年车用氢气使用量,但储运成本受化工厂和加氢站距离远近的影响大;分布式站内制氢是未来的潜在方向,采用可再生能源弃电电解水制氢成本仅  10  元/kg。日、美等国均将可再生能源电解水路线作为长期优先发展的路线,原因一是环保,二是能源利用可持续,三是可分布式生产,运输成本低。  
        产业资本热情高涨,全产业链快速起步。石化央企具有氢能全产业链布局的优势,中石化在推动加氢站、充换电站取得实质性突破,目前氢气年产量达  200-300  万吨,成本低至  20  元/kg;国家能源集团牵头成立国家级氢能产业联盟;民企设备商加大建设投入,布局氢站建设。
        氢能板块上游具有更强的α属性,具有氢资源和加氢站的上市公司有望脱颖而出。长期看上游:上游氢资源具有消费品属性。氢资源不同于锂资源或锂电池,作为一次性燃料难以大规模存放,具有一定的消费品属性,需求的快速爆发能创造确定性更高,持续性更长的  α  价值;中短期看中游: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壁垒远高于充电桩,政策补贴力度也更大。因此,中短期内有资金实力的企业有望率先脱颖而出,存在一定的估值溢价。
        核心结论:我们认为燃料电池行业将正式起航,燃料电池行业可比  2012  年锂电行业,处于产业导入期,国家自上而下推动,技术迭代市场爆发会超预期。氢气作为燃料电池的核心原料,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需求将有十倍以上的增长空间。上游制氢、中游加氢站、下游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氢能产业都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投资建议:我们建议关注:1.拥有富余氢资源和有资金实力延伸布局中下游的上市公司。中国石化(300  万吨副产氢,加氢站布局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石油(拥有副产氢,潜在加油站升级加氢站改造的能力)、中国神华(煤制氢产能  20  万吨,潜在产能  800  万吨)、美锦能源(全产业链布局,5.9万吨副产氢,控股云浮锦鸿  60%股权,控股佛山飞驰  51.2%股权,参股鸿基创能)、卫星石化(28  万吨副产氢)、滨化股份(1.6  万吨副产氢)、东华能源(6  万吨副产氢资源)等;2.其他标的:鸿达兴业(加氢站资源),东岳集团(离子交换膜)、雄韬股份(持股氢璞创能  21.74%)等。  
        风险提示事件:政策不及预期;加氢站建设审批慢;下游销售不达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