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加征关税,美国“民工”或成最大输家-190513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加征关税,美国“民工”或成最大输家-190513(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固定收益点评:加征关税,美国“民工”或成最大输家-190513(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1. 谁来支付 1000 亿美元关税?
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对每年有超过 1000 亿美元的关税流入美国的国库感到非常高兴,这将由中方支付。如何理解这个论断?我们查找最近的文献和报告,找到两种观点:一是 EconPol Europe 认为 2500 亿美元加征 25%关税,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只承担其中的 4.5%,另外 20.5%将由中国企业承担。二是两篇 NBER 的工作论文指出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美国国内价格的上行,关税基本上全部由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承担。
我们认为后者更接近现实。两篇 NBER 论文均发现中国的出口供给曲线倾向于水平,美国加征关税难以传导至中国出口价格水平的下降。这也就意味着关税主要由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承担。
文献之外,我们也给出两方面证据。一是开征关税以来,美国进口价格指数指向,从中国进口商品价格未出现明显下行。二是中国企业难以承受大幅度的降价,也未必具有定价权。可见,征收的关税主要来自于美国消费者和美国企业,而不是中国企业。
2. 逆差削减以进口减少为代价,制造业难以返回美国
关税削减逆差,主要依赖于从中国进口减少,但面临的威胁是对中国出口也减少。今年一季度,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增速明显放缓,尤其是税率 10%的2000 亿美元商品目录下的商品进口同比明显减少,使得一季度美国逆差有所削减。但这是建立在贸易伙伴尚未采取对等反制的基础上。
削减从中国进口也没能改善美国的制造业就业。尽管美国通过减税、加关税鼓励企业回流美国,2019 年以来从中国进口增长明显放缓,但美国制造业就业也开始明显转差。说明从中国进口中间品价格因关税上涨,或从寻找价格更高的替代品等导致成本上涨,可能迫使美国制造业削减就业。
3. 美国消费者受损,低收入群体或成最大受害者
美国对 2000 亿美元商品征收 25%关税,甚至对剩余约 3000 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将给美国消费者带来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自 2018 年二季度以来,美国居民消费中的耐用品消费增速趋势放缓,就可能与美国加征关税密切相关。关税导致耐用品消费价格上涨,迫使美国消费者推迟购买。
加征的关税将主要转嫁给美国的低收入群体。美国自 1979 年以来,收入差距持续拉大。2008 金融危机以来,伴随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复苏,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原因在于大量新增就业来自小时工资偏低的低端服务业。此前在危机中失业的中年人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失业之后,被迫转向餐饮、护工等低端服务业。而美国低收入群体对便宜的中国消费品的依赖度,明显高于高收入人群。特朗普声称拿 1000 亿美元关税购买农产品送给穷国,很大程度上将由美国低收入群体来支付这个代价。
风险提示:美国经济基本面出现超预期变化。